2019“我爱常州”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大赛决赛现场。
林念德、王忠亿、刘松海、唐美萍、胡子善、何一诺、陆婷婷、宋阳、李志玉……一眼扫过这些名单,绝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普通的中国人。不,他们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老外”。12月12日,在2019年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大赛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动情讲述千百个“我爱常州”的理由。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常州市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国际声誉不断提高,常州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大,来常州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今年举办的“我爱常州”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大赛,经过9个高校赛区和1个中学赛区的初赛选拔,共有20名选手参加决赛。
从遥远的马来西亚沿丝绸之路来到常州,19岁的林念德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漫步于波光粼粼的大运河边;夏日炎炎,留恋于青果巷的小道悠长;秋叶金黄时,欣赏红梅朵朵,聆听天宁寺钟声;在静谧的冬季,则行走在淹城遗址,看落叶纷飞。
来自缅甸的留学生王忠亿说,在没来常州之前,“常州”只是留学生招生简章里的一个名字。真正认识常州是从到这里的第一天开始。当天因为航班延误,直到凌晨1点多她才到达常州国际机场。由于没有中国电话卡,联系不上接机的老师,一位常州大叔主动借手机给他们这才联系上。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已是凌晨4点,宿管阿姨仍在等候他们的到来,并贴心地为每个人准备了热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却是常州这座城市带给异乡人最初的温暖。
作为华裔,印度尼西亚籍的唐美萍从小就开始了解中国,虽然家人已记不清当初离开中国的原因,但是她始终记得自己的血液里有着中国的血脉。“到江苏理工学院留学后,我在常州开启了寻根之路。”她说,寻根时渐渐爱上了常州,最喜欢在红梅公园聆听晨钟暮鼓,感受花开花落,给心灵以洗涤。“从老一辈的口说,我听说中国;从电视里,我看到中国;在常州,我体验到了中国。这是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就是血脉相连的感觉。”
来自布隆迪的何一诺,从小就对汉语感兴趣,特别迷恋美丽神秘的中国。在常州留学,他爱上了常州特色美食--萝卜干。想不到普普通通的萝卜,可以制作成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我已经想好了,当我回国时,我要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带上常州的萝卜干,带去常州的文化。”他说,能在常州留学,感觉非常骄傲,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交到很多中国朋友,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热情。
“天宁寺对面就有一座天主教堂,人民公园旁有清真寺,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在这里互相交融。”来自德国的缪凯宏说,到中国留学后他就爱上了常州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常州,既是我们,也是你们。
来自孟加拉国的晏桁,人生第一次看到雪就是在常州。“它们白白的、软软的、轻轻的,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个劲儿地往四处钻。它们钻进了树林,钻进了小巷,也钻进了我的心。”晏桁说,他被常州的雪景惊呆了,冬天喜欢走在铺满雪花的道路上,欣赏从天上飘落的晶莹的雪花,感叹世界的美好。
哈萨克斯坦的爱曼,爱上的理由与众不同,居然是“常州吟诵”,一首常州话版的《游子吟》打动了众人的心。原来,3年前她初来常州时很不适应,经常与妈妈通电话。一位老师推荐她读孟郊的《游子吟》,告诉她这是诗人因为想念家乡和母亲而写的,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心境,爱曼喜欢上了这首诗,喜欢上了常州吟诵,喜欢上了常州文化。
毛里求斯的李志玉,已是常州大学大四的留学生,明年即将毕业。犹记得2016年10月初到常州,校园里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她最爱的是红梅公园,那里除了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展外,更有一片“国际友谊林”见证常州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特别是看到常州市与毛里求斯博巴森-荷津市建立友城10周年时种下的“那棵树”,让李志玉十分兴奋。“常州给我的陌生感突然就消失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棵树,让常州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常州大麻糕、常州恐龙园、淹城、天目湖、小巷内的虾饼、常州话、周有光、BRT……在留学生的眼里,有千百种理由爱上常州。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布隆迪的何一诺获得特等奖;来自毛里求斯的李志玉等3人获一等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维多利亚等6人获二等奖;来自德国的缪凯丽等10人获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