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通过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了《往事不寂寞》—我的外交经历和见闻一书,书的封面是美国国会大厦图案,书内的几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美国“国会山”和“白宫”。
有位看过我的书的朋友向我提问:“美国国会大厦为什么被叫做国会山?美国总统府为什么被叫做白宫,而不叫蓝宫或黄宫呢?”
这位朋友的提问很有深度,同时也勾起了我十几年前初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的情景。那时候,我对上述两个问题也感到好奇,颇有些迷惑不解。
我第一次看到国会山的英文名字“Capitol”,心中就嘀咕,脑袋就犯糊涂,美国人怎么把自己的国会叫做首都呢?但静下心来仔细一琢磨,“Capitol”与首都“Capital”,这两个词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我查找到有关媒体称,因为国会大厦建在一处海拔83英尺的高地上,故名叫国会山。83英尺的高地能叫做“山”吗?我认为,这种解释不专业,也不权威,因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根本找不到“Capitol”这个词条。我带着这个问题先后择机找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有关专家型的负责人和美国国务院领事局资深外交官进行了咨询。原来是年轻的美国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当年借用了古罗马的一个词,并稍加改革,“Capitol”意思是“山”,来作为国会大厦所在地的名称。“国会山”和“白宫”两个名字的来历引出了一段严肃而残酷的历史事件。1814年夏,老殖民主义者英国不甘心在北美洲大陆的失败,对美国发动了侵略,派兵进攻华盛顿,英国士兵放了世界有名的两把火,一把烧了美国国会,一把烧了总统府。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复辟阴谋被粉碎后,美国政府对总统府进行了修复,把被火烧得乌黑的外墙涂抹上了白漆,使总统府变成了一座白色的房子。后来罗斯福总统在信件中使用了“White House”的名字,从此总统府得名“白宫”。1818年美国对国会大厦进行了修复,1850年又对它进行了扩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会大厦在美国人民的心中“山”的形象越来越伟岸和崇高了。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它用玉米棒芯和烟叶作为建筑物的标志,这让世人不得不赞叹设计者和建筑者们天然、坚实、豁达的审美观。
纵观美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国会为粉碎英国殖民主义的复辟企图做出了牺牲,为巩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珍珠港,使美国蒙受巨大损失,美国对日宣战书就是从国会山发出的。在经济上,美国国会为美国成为经济最发达大国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历史性的关键作用。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宅地法和修建横贯东西的大铁路、开发美国中西部的法案,从此美国的经济充满活力,促使美国很快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并迅速超过英国成为工业大国。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美国国会山上有时乌云密布,雷电轰鸣。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国会不仅成为美国内部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场地,而且成为美国对外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甚至执行炮舰政策、侵略别国的工具。国会山上的一些政客自诩为领导世界新潮流的“教师爷”,越来越孤芳自赏,狂妄自大,力图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给别国,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祭起民主、人权的阴魂不散,在国际上倡导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行径。有的政客甚至对邪教情有独钟,肆意伤害别国人民的感情,公然干出分裂别国的勾当。事实证明,国会山上的一些政客,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是破坏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国会山上还有一股反华、反共、支持“台独”的反动势力,这些政客专门炮制涉华、遏华,分裂两岸关系的提案,如,1979年3月,国会山上参众两院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2000年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等。近年来,有的政客甚至企图突破中美建交关系的底线,叫嚣要美国航母停靠台湾。当今的外面世界很精彩,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公开化,文化多样化。同时,美国自身正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走下坡路的境地。诚愿上山的游客们上山时要心明眼亮,下山时要头脑清醒,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更愿国会山上的政客们再也不要高高在上,坐井观天,唯我独尊,应经常走下山来看看全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不可阻挡的历史大潮流。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要期望这些政客们能“大彻大悟”、“立地成佛”是完全不现实的。
崔庆平
2017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