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外事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领事保护 民意互动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服务大厅 >> 外事知识 >> 外国风俗禁忌 >> 内容
非洲
发布日期:2023-10-24  来源: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号:〖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赞比亚共和国

赞比亚共和国简称“赞比亚”。

“赞比亚”之名源于非洲第三大河“赞比西河”,“赞比西河”流域占整个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1958年卡翁达第一批民族主义者,为表示从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江山的决心,将“赞比西河”的词尾去掉,改为“赞比亚”,以此命名他们的党。1964年10月24日独立后,即成立了“赞比亚共和国”。

赞比亚位于非洲中南部,是内陆国家。东界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南连泽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西部和北部与安哥拉、扎伊尔接壤。

赞比亚全国面积75.2617万平方公里。基保本巴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他主要民族有通加人、马拉维人、洛齐人、隆达人、卢埃纳人、恩戈尼人、菲帕人和恩科雅人等。

赞比亚全国划分为9个省,55个县。首都卢萨卡。货币为“克瓦查”。官方语言为英语,部族语言有31种。

赞比亚人很忠诚, 至高无上崇敬铜;性格刚毅又豪放, 鸟类最为爱雄鹰;待人接物重友好, 招呼喜欢加尊称;有种习惯很个别, 忌讳他人背后行;大多信奉基督教, 遇到“十三”为不幸。

赞比亚人与客人打招呼乐于加尊称,最好是加上职务或头衔。他们惯用鲜羊肝盛情待客,为了表示敬重和欢迎,往往在客人到来之际把宰的鲜血淋淋的羊肝迅速切成片,整齐地码放在瓷盆里,撒上辣椒末和香料,随即上桌待客。赞比西河上游的巴托克部落人,有个离奇的审美习俗,以拔掉上门牙为美。据说此习俗是源于对反刍动物的模仿。他们对铜至高无上地崇敬。把用铜制的工具、器具招待客人,看成是对客人的一种最高待遇。他们偏爱雄鹰,视其为勇敢和象征,并庄严地将其绘制在国旗上。

赞比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行握手礼。与客人互致问候时,常习惯地把手掌饶着对方的大拇指紧握两三下。赞比亚妇女们之间握手时,习惯用左手托住右臂。他们见到酋长走近时,通常一面拍手,一面俯身下蹲或下跪,直至酋长走过。赞比亚的年长者向酋长或贵宾致意时,也喜欢一面拍手,一百俯身下蹲或下跪,直到酋长或贵宾走过。赞比亚妇女一般不与男人握手。若其主动伸手,男子再伸手相握,但不紧握或长时间相握。

用左手托住右手与人握手是通常的见面礼节。要使用恭敬的称号或职务头衔,如果你知道的话。

对异性要回避目光直接接触――这可能带有求爱的暗示。

事先约会是合宜的,虽然这不能保证这次会见能实现。

进餐时你应该主动要求食品,因为当地人认为由主人先送上食品是不礼貌的。不接受食品也是不合宜的。

对政府官员不得送礼。如果给国有公司的雇员送昂贵的礼物,会使他们感到尴尬。一些小礼品,或许是带有你公司标志的,将是受欢迎的。

别谈论商店里的供应短缺、当地的政治,或是你在该国见到的低效率现象。

赞比亚人喜欢议论国际政治事务。

赞比亚人信奉基督教的占72%,农村人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赞比亚人忌讳别人从自己背后穿过,认为这样是不礼貌的,从面前穿过才是合乎礼仪的举止。他们忌讳“13”,认为“13”是预兆厄运的数字,会给人们带来灾祸。他们忌讳他人用手指着自己说三道四。认为这是让人不能容忍的举动,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污辱。他们忌讳有人以右手握拳挥动着手臂对待他们,这种动作在赞比亚是表达对人的“诅咒与谩骂”。

赞比亚人以玉米面为主食。他们习惯把玉米面煮成很稠的玉米糊,当地人称这种玉米糊为“喜马”,用淡水沙丁鱼熬成成汤,然后手抓“喜马”蘸着鱼汤吃。“喜马”在赞比亚是美味,有时用在招待国宾的筵席上。他们习惯吃西餐,平时用手抓食,在社交场合使用刀叉。他们对中餐很感兴趣,认为中餐的烹调技艺高超,做出的饭菜令人大饱口福。

①注重 讲究菜肴香、酥、烂,注重用餐经济实惠。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及微辣味。

③主食 以玉米为主食,也爱吃面食。

④副食 爱吃鱼、牛肉、羊肉、猪肉、禽类、蛋类等,蔬菜爱吃豆类、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调料爱用胡椒、丁香、葱、糖、盐等。

⑤制法 对煎、烤、炸、煮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闽菜、鲁菜。

⑦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北京烤鸭、焦炒鱼片、青椒鸡丁、生煎里脊肉、珍珠豆腐、扒牛肉条、德州扒鸡、手抓羊肉、闽煎黄鱼等风味菜肴。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乌干达共和国

乌干达共和国简称“乌干达”。

乌干达国名来源于国内主要民族干达族。11世纪左右已形成布干达王国,“布干达”意为“干达人之国”。14世纪阿拉伯商人首先进入布干达地区,他们读“布干达”为“乌干达”,并把周围的王国和统称为“乌干达”。1967年9月8日,建立“乌干达共和国”。

乌干达位于东非洲。地跨赤道,是内陆国家。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接扎伊尔,北连苏丹。

乌干达全国面积24.1038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1987年)。

乌干达全国划分为33个地区。首都坎帕拉。货币为“乌干达先令”。国语为斯瓦希里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通用的民族语言为卢干达语。

东非之国乌干达, 礼仪奇特人性杂;迎宾爱称很离奇, 女宾“妈妈”男“爸爸”;实际这为敬重语, 它与称谓 无葛瓜;“鼓”为民族的象征, 神圣无比作用大:鼓点报警、下命令, 击鼓报喜传万家。

乌干达人待客总喜欢先敬一杯鲜美的香蕉汁,或是用肥嫩滴翠的香蕉叶子端上几支黄澄澄的香蕉角,接着送上烤得微焦的香蕉作为点心,正餐是地道的乌干达风味的“马托基”蕉饭。这种蕉饭,即使在盛大的国宴中也是不可少的。每当贵宾来访或是旧友重聚,乌干达人往往要砍下香蕉树,或插路口,或倚门口,用来表示对宾客的欢迎和祝福。他们最爱鼓。鼓是乌干达人的崇高相片。现在乌干达国徽中间,就是一面鼓。它象征着乌干达民族的勇敢精神。鼓在乌干达成了一种传统的通讯工具。他们可以用鼓点来下命令,招集呼唤人,人们还常击鼓而舞欢庆胜利和喜悦等等。他们特别喜欢皇冠鹤,认为它美丽端庄、能歌善舞、长命百岁、象征吉祥,并把它视为民族尊严的象征,奉为深受崇敬的国鸟。他们喜欢谈论艺术方面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大事等。

乌干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为对客人尊敬,通常他们习惯以“爸爸”、“妈妈”来分别称呼男女客人(不代表称谓,代表尊敬之意)。乌干达妇女在与女宾握手之后,一般还要围着客人转圈,嘴里还发出阵阵有节奏的尖叫声。他们把这样对待客人视为最亲热最友好的表示。

握手是通常的见面礼节。

如果你应邀到乌干达人家里作客,给男主人或女主人带一份礼物是合乎礼貌的,但并非必须。邀请时不言而喻地都包括夫人,除非另有说明。

大多数话题可以自由议论。国内和国际事务以及艺术等话题是最受欢迎的。

乌干达人信奉天主教的占36%,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33%,信奉原始宗教的占20%,信奉伊斯兰教的占8%。

乌干达人忌讳别人用手指着牛羊同他们讲话。认为这是对他们莫大的污辱。若是有人这样做,轻则会遭到他们的斥骂,重则还会受到棍棒的教训。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肮脏,右手才是洁净的。他们忌讳“13”,认为“13”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会给他们带来不幸和灾难。乌干达卡拉莫贾人最忌讳穿衣裤。男子和小孩都赤身露体,一丝不挂,妇女一般也是赤身;有时用一块兽皮兜住下身。有趣的是,政府曾发动过一次“穿衣运动”,而卡拉莫贾人净把衣服撒碎,使政府毫无办法。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穿衣服会招来恶魔和疾病。乌干达卡拉莫贾人历来对自己的财富守口如瓶,他们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牛羊的数量,自己也从不打听别人的财产情况。

乌干达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乌干达人的主食品是一种称之为“马托基”(粮食香蕉)的传统饭,无论是当地人家还是饭店都少不了这种饭。其制法很简单,将“马托基”香蕉的皮去后,包在“马托基”叶里,经过蒸或煮,搅拌成香蕉泥,然后按个人口味浇以各种调料,

食之鲜美可口。乌干达卡拉莫贾人在饮食上,喜欢吃生牛肉和生羊肉,爱喝牛奶、羊奶和牛羊血。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还常以牛尿解渴。除此之外,他们还用牛尿洗碗、洗脸等。喝牛奶时,也喜欢加几滴牛尿,以刺激胃口。乌干达人喜欢啤酒。他们的啤酒是用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后酿造的香蕉啤酒,其味道香甜醇厚。酒是放在酒坛内,饮时插上管子吸饮。他们喜欢品尝中国风味菜肴,用餐惯于使手抓饭。

①注重 讲究肴丰富多彩,注重菜肴味美适口。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辣味道。

③主食 惯以饭蕉为主食,也乐于品尝面类食品。

④副食 爱吃鱼、牛肉、羊肉、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豆类等;调料爱用椰子油、棕榈油、花生酱、辣椒汁、丁香、玉果、咖喱等。

⑤制法 对烧、煎、炒、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京菜、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红烧鸡块、咖喱牛肉、锅 里脊、干烧鲜鱼、扒牛肉条、冬瓜盅、拔丝香蕉、宫保鸡丁、手抓羊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啤酒,饲料爱喝咖啡、可可、椰子汁、汽水等,也喜欢饮绿茶。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突尼斯共和国

突尼斯军名源于首都突尼斯城。相传3000多年前,提尔国腓尼基人女季多娜,为避其兄(当时塞浦路斯的统治者)谋杀自己丈夫的扬言,乘船携夫抵今突尼基城址附近。后来在这里建立了迦太基城,不久,又在此城东南建起一座新城,称“提尼斯”,这就是最早的突尼斯城。1957年7月25日正式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

突尼斯全国面积16.415万平方公里。主要是阿拉伯人,另有极少数柏柏尔人和犹太人。突尼斯全国划分为23个省,省下设市镇(县、乡)。首都突尼斯。货币为“第纳尔”。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

突尼斯人好交往, 重视宗教和信仰;迎宾方式很奇特, 问候用语连串讲;以蛇敬客为盛情, 河水泼客情谊长;形式多样献诚意, 实心实意表衷肠;“橄榄”象征爱和平, 它为人们添吉祥。

突尼斯人十分友好。熟人见面总要热情打个招呼,互致问候,并往往要说一连串的问候话:“你好!”、“向你致敬!”、“你身体好吗?”、“你工作顺利吗?”等等。饭前乐于问候“祝你胃口好!”;饭后说声“祝你身体健康!”等等,客套语几乎不离嘴。突尼斯东部的尼牙库茨克姆人。村落与村落之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别人进入另一村时,都要向该村落打招呼,这样才会避免怀疑和误会。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极为奇特,是用唱歌来表示,当地人称其为“借路歌”。外村人一边唱歌,一边进村。村里人看到外村人唱“借路歌”进村,就会礼貌地频频点头,有时村里人也唱和歌,对外来人表示欢迎。突尼斯南部地区的人,当家里来了客人,饭后他们不是请客人在家里洗脸,而是把客人请到小河边去洗。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还要亲自捧一把清凉的河水泼在客人脸上,甚至把客人的衣服泼湿。这时客人反向主人连声道谢。突尼斯诗斐米德人逢遇客人来访时,主人定会出两条蛇装在客人的口袋里,以表示对客人的盛情欢迎之意。这两条蛇一黑一红,黑蛇表示友好,红蛇则表示欢乐。客人不仅不要表示出恐惧和厌恶感,而且还应按当地风俗来向主人表示谢意和高兴,否则主要会认为你不实诚,甚至还会产生反感的。突尼斯的女青年,特别是 少女,喜欢别人当面夸奖她漂亮,即使不太熟悉的人赞美她,她也会极为高兴的。他们喜欢鲜花,认为鲜花是友谊纯洁的象征。他们喜欢红颜色、白颜色和蓝颜色,视红色象征爱情,白色象征兄弟情谊,蓝色象征和平。他们十分珍爱油橄榄,并把它的丰硕果实看成为珍贵之物,其树喻为吉祥之树。认为油橄榄象征着纯洁与和平。他们没有喝热水的习惯,平时一般都惯于喝自来水或矿泉水。一般家庭在吃饭时,都爱在餐桌上的每人面前摆一杯自来水。

突尼斯人与客人相见的基本礼节是握手礼。握手后,他们还要把右手放在胸口,以示出自于内心与客人真诚的相见。突尼斯的上层人士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讲究施拥抱礼,同时再说一些吉利的祝愿语,以表达热情友好之意。突尼斯人在亲朋好友相见时,一般都惯施亲吻礼(既在面颊的两边亲吻,先右后左,若关系特好,要亲吻两遍)。突尼斯人男女之间,除亲人或关系极为密切的亲戚外,见面后施亲吻礼的不多见。戴面纱的伊斯兰妇女,除与亲人外,一般都不与男人握手和亲吻。年轻人还喜欢相互拍打对方的肩膀,以此来表示特别亲切。

突尼斯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有极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突尼斯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平时左手总干肮脏、下贱的活,因此是不洁净的。右手才为洁净、高贵之手。所以,待客递接物品都以右手为礼貌。用左手是不礼貌的,甚至有污辱人的意思。他们忌讳别人打听、询问自己的工资情况,认为这样做是不礼貌的。他们虽说喜欢送礼,但他们对初次见面就送礼的做法是很看不惯的,认为这样做有行贿的企图。他们忌讳“13”数。认为“13”是不吉利的和厄运的象征。突尼斯人,尤其是商店的服务人,特别不愿听到对方说他们卖的东西“太贵”一类的话语。他们忌用酒作礼品,因为他们是伊斯兰教国家,其教规严禁教徒喝酒。突尼斯人禁食猪肉和内脏;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一切,对猪的形象及有关图案也极为反感。他们在饮食烹调方法上,不喜欢红烩带汁的菜;对没熟透的菜也不适应。

突尼斯人招待客人时,往往都要上一只或几只烤全羊(其烹制方法习惯将羔羊除去头脚,掏空内脏,然后塞进大米饭、

杏仁、松子、葡萄干、橄榄、肉丁等,放在炭火上烤制而成)。然后上些甜食和水果。他们平时以西餐为主,也乐于品尝中国菜肴。突尼斯的上层人士,一般用餐习惯使用西式餐具,而不用手抓食。但南部一些地区的人,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用手抓饭的习惯。

①注重 讲究菜看富有民族特色,注重菜看浓郁、焦香。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喜欢吃大饼、面包和米饭。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鸭、蛋类等;蔬菜喜欢橄榄果、黄瓜、番茄、洋葱、土豆、辣椒等;调料喜欢辣椒、胡椒、橄榄油、棕榈油等。

⑤制法 对烤、炸、煎、炒、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欢中国的川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香酥鸡、番茄煎蛋、炒辣子鸡、洋葱牛肉丝、炸丸子、番茄牛肉丝、烤鸭、清炖鸡加洋葱、炒山芋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一般不饮酒;喜欢酸牛奶、咖啡、果子汁和凉开水,爱喝加入白糖、薄荷、柠檬的绿茶。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部分合并而成。“坦噶尼喀”得名于坦噶尼喀湖,湖名源于班图语,意为“无数溪流在此汇合”、“许多部落在湖岸集居”。“桑给巴尔”一词源于波斯语,“桑给”意为“黑人”,“巴尔”意为“国家”,全名意为“黑人的土地”或“黑人的国家”。1964年10月29日定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坦桑尼亚位地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由大陆、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和20个小岛组成。大陆东临印度洋,南连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西邻卢旺达、布隆迪和扎伊尔,北界肯尼亚和乌干达。

坦桑尼亚全国面积94.5087万平方公里。人口2398万(1988年)。主要有苏库马人、尼亚韦齐人、斯瓦希里人、赫赫人、马孔德人、哈亚人、舍加人、扎拉莫人、查加人等。除黑人外,还有少数阿拉伯人、印巴人。坦桑尼亚全国划分为25个省,111个县,县以下设区、乡、村。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货币为“坦桑尼亚先令”。官方通用英语,国语为斯瓦希里语。

坦桑尼亚人好胜, 喜欢热闹欠稳重;但却非常讲礼仪, 重视礼貌与文明;认为家长最可亲, 对待客人倍尊敬,统称男人叫“爸爸”, “妈妈”称呼指女性;红色格外受宠爱, 蛇饭待客表真诚。

坦桑尼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人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特点和不同嗜好。马萨伊族人的审美观就很个别,他们以女剃光头,男子梳辫子为美;有的部族妇女还以纹面为美。他们视自己的父母为最可亲最可信的人,视客人为最应受到尊敬的人。因此,他们通常都尊称男客人为“爸爸”,对女宾客称“妈妈”。甚至他们对见到所有的人都这样称呼,就连父母也称自己的儿子为“爸爸”,称自己的女儿为“妈妈”。他们溺爱红色,因为它给人以兴奋和刺激。坦桑尼亚坦噶尼喀的克拉依族人为表敬意常用“蛇饭”招待客人。“蛇饭 ”是用一条只去五脏、不去头尾、不剥皮的红色花蛇放在谷粉里蒸煮成的。客人必须把“蛇饭”一次吃完,而且一定要把蛇此一起吃下去,不能吐掉。在主人看来红色蛇早一种幸福的象征。用红色蛇待客就表示主人对客人的真诚友谊。客人不吃“蛇饭”或把蛇吐掉,则表示客人对主人的友谊不相信。他们偏爱丁香花,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幸福。

坦桑尼亚人与客人相见时,惯于先指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相互握手。坦桑尼亚妇女们遇见外宾时,握完手后便围着女外宾转圈,嘴里还发出阵阵尖叫。们认为这样做是对客人最亲热最友好的表示。

相互引见时习惯上握手为礼。口头问好时说一声“jambo”也是很常见的。

东道主往往在来访者离境时赠送礼物。此时,客人可以还赠主人礼物(但不要送花)。

谈话的内容包括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非洲的文化以及国际政治问题。

应避免谈论当前的政治气候。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

坦桑尼亚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右手平时总接触入口的东西,是干净之手,左手经常接触肮脏之物,因此是不洁净的。他们认为称呼他人就要用最尊敬的语言,直呼其名是不懂礼貌的举止。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忌讳“13”,认为这是不吉利并会给人带来厄运的数字。坦桑尼亚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问题。坦桑尼亚哈亚人在饮食中最大的禁忌是忌食飞禽,其中包括鸡和鸡蛋;也忌食昆虫,还忌饮酒。

坦桑尼亚人爱食香蕉。他们把甜蕉当水果吃,把芭蕉做菜吃,把菜焦当主食吃。他们惯用玉米面加糖、椰子油做成民族传统的“乌伯瓦伯瓦”手抓饭。在吃这种饭时,一般都要蘸上用牛肉、咖喱、葱头、西红柿等原料做成的汤。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香,注重菜肴的色彩。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也喜欢吃米饭,尤以羊肉大米饭为好。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蛇、鱼、鸡、蛋类等;蔬菜爱吃茄子、西红柿、葱头、黄瓜、辣椒等;调料爱用椰子油、咖喱、糖等。

⑤制法 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京菜、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五香酱牛肉、烤羊肉、五彩炒蛇丝、脆皮鸡、樟茶鸭子、炸鱼仁、干煸牛肉丝、干烧牛肉丝、干烧鸡脯、冬瓜盅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啤酒,对饮料中的咖啡、可可、酸奶、汽水、可乐等都很喜欢,也爱品尝中国绿茶。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简称“苏丹”。

苏丹国名是由阿拉伯语“比利亚德――埃斯――苏丹”转化来的,为“黑色人种”、“黑人国家”之意。由于该国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气温高达50℃以上,人称“火炉国”,所以生活在这的人皮肤多呈黑色或棕褐色,故此而得国名。1985年12月16日正式宣布为“苏丹共和国”。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北连利比亚、埃及、南接乌干达、扎伊尔、肯尼亚,西邻乍得、中非、东界埃塞俄比亚,东北濒红海。

苏丹全国面积250.5813万平方公里。人口2350万(1985年),其中苏丹阿拉伯人占近一半,另外还有丁卡人、努比亚人、贝扎人、努埃尔人、阿赞德人、巴里人等。

苏丹全国划分为8个行政区,首都喀土穆区与行政区平行,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行政区下设18个省。首都喀土穆。货币为“苏丹镑”。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苏丹友人心赤诚, 迎宾待客很热情;民族成分虽复杂, 嗜好习俗却类同;喜文身面避邪气, 视其为美又光荣;白色颇为受喜爱, 象征幸福与光明。

苏丹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往往要现杀羊取生羊肝盛情款待客人。他们新年习惯互相馈赠核桃,以此来相互祝愿幸福。他们有纹面、文身的习俗,认为在面部、手臂、身上文出图案既能增加人的美观、还可以避邪。苏丹南部的游牧民族努尔人对牛倍加喜爱,他们视牛为宝。牛奶是他们的主要饮料;牛肉是他们的美食;牛皮是他们制鼓、被褥和杯、盘、碗的主要原料;牛角是他们的制号、汤勺和手镯的原料;牛尾是他们制饰物的原料;牛粪既是燃料,又是房屋墙壁的建筑材料;牛还是他们最重的彩礼;牛又是他们显示贫富的主要标志。

苏丹贝贾族女性地位和威信高于男性。如个人或家庭之间发生斗殴,只要有成年妇女走上前去席地而坐,并摘下头巾,殴斗的双方就会自动放下武器终止斗殴。苏丹阿拉伯妇女,遇到陌生人时,有用包在头上的披巾遮一下面,以示礼貌的习俗。他们非常喜欢白颜色,视白色为光明、幸福的象征,并以其代表纯洁和坦率。苏丹希卢克人有敬蛇为神的习惯,他们不仅不伤害蛇,还常说服他人要敬蛇。

    苏丹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的传统礼节是握手和拥抱,同时要进行详细的问候,内容从个人生活到家里状况等,要持续几分钟才能完礼。

苏丹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占73%,信传统宗教的占16.7%。他们忌讳左手传递食物或东西,认为使用左手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他们忌讳有人随便与他们国家的女人交谈、握手或接触。苏丹妇女忌讳挤奶,因为挤奶是男人的事。妇女挤奶,让人看到了将是莫大的耻辱,会成为别人的笑柄。苏丹的别扎部落,男人不准提及母亲和姐妹的名字,否则,便被认为没有教养。苏丹人忌用狗作商品的商标。苏丹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不吃怪形食物,不饮酒。苏丹人不吃海鲜、虾、触和动物内脏(有人吃肝),不爱吃红烩带汁的菜肴,贝贾人不爱吃鱼和蛋类。

苏丹人以东欧式西餐为主,也非常喜欢中餐。他们用餐惯以右手抓食取饭。他们最喜欢喝本国咖啡(即把咖啡豆焙干、舂成细粉、加入奶酪煮成),他们常常聚友共同品评畅叙心怀。苏丹贝贾人乐于吃烤内,喝奶及不放糖的咖啡。

①注重 讲究菜肴肉多量大,注重菜品经济实惠。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爱酸辣味。

③主食 一般以面食为主,也常把肉当主食。

④副食 喜食牛肉、羊肉、骆驼肉、鸡、鸭、蛋品等;常吃蔬菜有西红柿、洋葱、黄瓜、土豆、豌豆等;调料爱用辣椒;胡椒粉、芝麻等。

⑤制法 对煎、烤、炸、炒、熘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香酥鸡、洋葱炒牛肉线、烤肉、炸八块、番茄牛肉片、奶油喂菜心、清炖鸡、烤羊肉串、番茄鸡蛋、辣子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不饮酒,普遍爱喝酸牛奶、咖啡、果汁以及冷开水等饮料,也爱喝浓茶。

⑨果品 对水果中西瓜、桃、香蕉都爱品尝;干果喜欢花生米、腰果、核桃仁等。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简称“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得名于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意为“尼日尔河流经的土地”。1961年10月11日,尼日利亚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东邻喀麦隆,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连,西接贝宁,北界尼日尔,南濒大西洋的几内亚湾。

尼日利亚全国面积92.3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1225亿(1988年)。主要有豪萨人、约鲁巴人、伊搏人、富拉尼人、伊比比奥人等。

尼日利亚全国划分为21个州及1个联邦首都区,下辖3.4个地方政府。首都拉各斯。货币为“奈拉”。官方语言是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

尼日利亚人众多,民族繁杂又奇特;女人讲究梳高发。胖女媲美受宠热;普遍性格都实在;心地热情很纯真,态度中肯不造作;注重礼节和礼仪,文明礼貌待宾客。

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人们一旦吃下这种果子,所有问题也就会自行解决。若有固执者,必会受到所有人的谴责。“柯拉果”还是伊博人待客的佳果。当客人到后,主要端上柯拉果便是表示对来宾的诚心欢迎。尼日利亚的豪萨人十分重视礼节。朋友相见总要互相问候身体及家庭状况,而且还要问对方的家禽、家畜、庄稼等情况。豪萨人接待客人也很随便,主人一般不会兴师动众的特意为客人去准备,而是家里有什么,家人吃什么,客人也吃什么。尼日利亚豪萨人除有自己的民施语言外,还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手语,如:他们用拇指和食指拈出“达、达”的声音,表示对谈论的话题很赞赏,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如果把五个手指握成拳头再挥动手臂,则表示对某人的诅咒和谩骂;用手指头从自己的耳朵上由后向前很快刮过,往往表示“妙不可言”,或是“尝到了美味佳肴”,或是“听到了朋友出的妙计”;他们举起手臂,表示“极大尊敬”之意。

尼日利亚的菲蒂族人惜马如命,他们从不吃马肉。如果马死了,全家人会象死去亲人一样痛哭一场,并为马举行安葬仪式,将马尾悬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坚持三年天天为之祈祷。尼日利亚伊博人的审美观念很个别,他们利亚埃加族妇女,喜欢梳高发。因此她们的族名也称“高髻族”。她们在发内填上棕榈丝核扎的高髻,高度相当于人头的两倍。未婚少女要扎成蛇形,因为蛇在当地认为是“洁白”;已婚人要扎成鱼形,因为鱼在当地表示“和睦”;老妇人发髻要扎上三叶棕榈条,因为棕榈条表示“长寿”;寡妇要扎成圆顶的,表示为死去的丈夫尽“忠贞”。

尼日利亚人在施礼前,总习惯先用大拇指轻轻地弹一下对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礼。尼日利亚豪萨人对亲密的好友相见,表示亲热的方式不是握手,也不是拥抱,而是彼此用自己的右手使劲拍打对方的右手。尼日利亚豪萨人晚辈见长辈要施礼问安。一般情况下,要双膝稍稍弯曲一下,向前躬一下身子。平民见酋长,必须先脱鞋走近酋长,然后跪下致礼问安,在酋长没下命令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站起来的。

尼日利亚有许多部族,其习俗与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别,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

事先约会很重要,特别是与政府官员约会。

尼日利亚人虽然一般不太有时间观念,但他们理解醒方人遵守时刻的习惯。由于在尼日利亚国内旅行很艰难,所以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估计要留有充分余地。

谈话中应回避的一个话题是宗教。

恰当的话题是有关尼日利亚的工业成就和发展前景。尼日利亚人还喜欢谈论非洲的政治活动,特别是他们对非洲统一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以及其他非洲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尼日利亚居民中有近半数人信奉伊斯兰教,34.5%信奉基督教,12.3%信奉其他宗教。

尼日利亚人在交谈中,从不盯视对方,也忌讳对方盯视自己,因为这是不尊重人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是不应该干干净的事情的,否则便是对人的挑衅和污辱。他们忌讳“13”。认为它是厄运和不吉祥的象征。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来访客人若迟迟不端出柯拉果,就是表示拒客。识相的客人就该赶紧告辞。免得发生不快。已婚妇女最忌讳吃鸡蛋。她们认为妇女吃了鸡蛋就不会生育。因为它的外形似零(0),所以禁吃。他们不愿谈论政治,特别是有关非洲的政治问题。尼日利亚伊萨人认为食指是不祥之物,无论谁用右手的食指指向自己,都是一种挑衅的举动;若是有人伸出手并张开五指对向自己,更是粗暴地侮辱人的手势,相当于辱骂祖宗。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尼日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尼日利亚人最爱食用传统的“五色板”,即用玉米面(黄色)、本薯面(浅黄色)、豆类面(咖啡色)、蔬菜(绿色)、西红柿(红色)混合在一起烧制而成的糕状或湖状食物。他们喜食粥汤,卡努里人喜食“布拉布斯科”,即用黍米熬的粥,吃时淋上熟油,香气诱人;豪萨人喜食“图活粥”,即有黍米、高粱米、大米合煮,再配以用调味汁拌好的鱼、肉和各种蔬菜。至于汤类,较为普及的是用炸甜瓜干、葫芦干、西红柿块、鱼或鸡合煮的“埃古西汤”,用肉末和香蕉煨制成的“阿卡拉汤”,香而不腻、别具一格。他们对中国饮食怀有极大的兴趣,他们用餐一般习惯以手抓饭,社交场合也使用刀叉。

①注重 讲究菜肴香郁,注重菜肴丰盛实惠。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爱辛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为主,也乐于品尝米饭。

④副食 爱吃虾、鱼、鸡、牛肉、羊肉等;蔬菜爱吃豆类、山芋、西红柿、洋葱、土豆、黄瓜等;调料爱用胡椒粉、奶油、糖、葱、盐、醋等。

⑤制法 对烩、炖、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手抓羊肉、炸香蕉夹、三色丸子、烩虾片、干烧鱼、烩羊三样、砂锅炖牛羊肉、软炸里脊、香酥鸡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饮啤酒;爱喝果子汁矿泉水、可可、咖啡;也喜欢喝加糖、薄荷叶等的绿茶。

⑨果品 喜欢柯拉果、柑桔、香蕉、菠萝、西瓜等水果;干果爱吃惊胡桃仁、花生米等。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简称“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得名于国内主要民族摩尔人。“毛里”和“摩尔”是一个名词的两种译法,译民族名为“摩尔”,译国名为“毛里”。意为“黑色的”,指黑皮肤的人。1958年定名为“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西北邻西撒哈拉,东北接阿尔及利亚,东邻马里,南界塞内加尔,西濒大西洋。

毛里塔尼亚全国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202万(1988年)。毛里塔尼亚全国划分为12个大区和努瓦克肖特特区,大区下设省,省下设县。首教努瓦克肖特。货币为“乌吉亚”。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

西非毛里塔尼亚,号称多帐篷国家;国民谦恭讲礼貌,迎宾骆驼奶当茶;普通溺爱绿颜色,日子喜双单受怕;当众接吻最厌弃,东西忌用左手拿。

由于毛里塔尼亚气候极为干燥,温度又特别高,一般房屋散热程度又不好,所以这个国家大力发展散热较快的帐篷。尖顶帐篷处处可见,即使在首都,也有在院内或郊区另搭帐篷,作为乘凉的休息场所。毛里塔尼亚人还把在帐篷里招待宾客视为高雅之举,即使国家元首主持的国庆宴会,他们也习惯在帐篷里举行。故此,人们都风趣地把这个国家“帐篷国家”。他们招待客人进餐后,常常还要再请大家喝上三杯加糖的薄荷茶。此举是希望客人带着甜味千别,以便留下美好的回忆。他们招待贵宾心情非常赤诚,喜欢用法地最盛情的习俗,拿大葫芦瓢当场挤骆驼奶给客人喝,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他们溺爱绿色,渴望绿色,向往绿色,视绿色为吉祥、光明和幸福的象征。他们男性服装、一般多为前胸开两条长缝,里有两个大口袋(可装钱物的)蓝色或白色大袍,此袍可一衣多用,既是上衣,又是大氅,同时还可以做睡衣,深受毛里塔尼亚的喜爱。

毛里塔尼亚人在官方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双方要紧紧握手,热情问好。有时从谈话开始到结束,主要都会紧握客人的双方,并用双眼热情的目视对方。他们相互见面,不光要问人好,还要问对方的牛、羊或骆驼好不好。这主要是因为牲畜与他们息息相关同等重要。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路遇各人彼此要热情握手,并长时间寒暄互相问候。除此外,还要按他们的民族习惯互咬对方手臂一下,以留痕迹作纪念。分别时,还要相对下跪虔诚祝愿,最后挥泪道别。毛里塔尼亚最隆重、最高级的迎宾礼仪要属骆驼迎宾礼了。当外国贵宾来临时,一个身家民族服装的人便走上前去给客人敬献骆驼奶,为客人洗尘,客人必须喝一口,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夹道欢迎时,身上披红挂绿的;骆驼群在前面开路,场面十分壮观。

毛里塔尼亚人尊伊斯兰教为国教,几乎人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每日要进行五次祈祷,即中午一次,上午和下午各两次,祈祷前要洗手洗脸。由于当地水少,人们例以黄水代替,用沙擦手擦脸。然后整理衣装,面向麦加圣城的方向,虔诚祷告。他们忌讳有人当众接吻。认为这是有失文雅的举止,是令人羞耻和厌恶的行为。他们有个习惯,妻子是不准同丈夫一起吃饭的。只有在丈夫吃完饭后,才允许妻子吃饭。他们有双日表示“吉祥如意”,单日表示“灾祸不利”的习俗,因此惯把双日视为“良辰吉日”,是办喜事的好日子;惯把单日视为“凶多吉少”的日子,好事多要避开这些日子。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和食物。认为这种举止是对人不尊重或有污辱之嫌的一种行为。他们忌讳有人将饭菜撒在地上。认为这是对神的早冒渎。

毛里塔尼亚人一般欢迎贵宾,惯以“烤全羊”作为最盛情的款待。他们非常喜欢喝绿茶,他们煮的茶浓如咖啡,茶里要加入少量的白糖和鲜薄荷叶,味道香甜醇厚,略带苦涩味。他们喜欢吃中餐,用餐不是一双手。吃肉用手撕、吃饭用手抓,只是在一些官方场合有些人才使用西式餐具。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香,注重菜肴量大实惠。

②口味 口味一般不喜欢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惯以米饭为主食,对面食品种也乐于品尝。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鱼、虾等;蔬菜爱吃卷心菜、辣椒、西红柿、豆类、黄瓜、洋葱等;调料爱用胡椒粉、辣椒粉、丁香、玉果、椰子油、棕榈油等。

⑤制法 对烤、烧、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手抓羊肉、烤鸭、香酥鸡、鸡脯冬瓜、锅烧牛羊肉、炸香蕉夹、咖喱牛肉、炸烹虾、炝青虾、烤全羊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进餐时不喝酒,而通常以水和骆驼奶为主要饮料,他们还很喜欢喝又酽又甜的绿茶。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加纳共和国

“加纳”一名,原来并不是这个国家的真名,其真名原为“奥卡尔”。“加纳”一词,实际为“战时领袖”、“军队统帅”之意。是居民百姓对当地统治者的一种尊称。因为阿拉伯人习惯根据当地国王的名字或称号命名国家或地方。当时,他们便取“加纳”这一圣名代称自己的奥卡尔国家。1960年7月1日正式成立“加纳共和国”。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

加纳全国面积23.946万平方公里。人口1390万(1987年)。阿坎人与全国人口的近一半,其次为莫西——达戈姆人、埃维人和加人等。

加纳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下设110个县。首都阿克拉。货币为“塞迪”。官方语言为英语,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

加纳宾朋待人亲,纯朴厚道感情真;乐于助人有传统,而且特别重感因;凳子称为吉祥物,受人崇拜和精心;忌拿人格当玩笑,名誉视为“重千斤”;左手卑贱为无礼,切莫用其去待人。

加纳人感情真挚、极为好客,哪怕你是个陌生人,只要他们不持恶意,能够以礼相待,就一定会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的,甚至包括住宿、食物及钱财等。他们还特别富有感激之情。你若对他有恩,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设法对你报答的。他们打招呼的习俗很特殊。它们习惯客到主家时,客人应先向主人致意;老师进教室应先向学生致意;两人相遇时,先看到对方者应先打招呼,如果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走来,走来的人应先打招呼。但是埃维人却与上面的方式不同,须由主人、站着的人和后被看见的人首先打招呼。忽视了上述规矩,很容易被对方误解成你污辱他,或是在与他故意找麻烦。在加纳,色彩有着不同的寓意。他们视金黄色或黄色象征着高贵、富足、荣耀及成熟;视白色象征纯洁、美德、欢乐及胜利;视绿色象征新生、活力与强壮;视蓝色为爱情和温柔的色彩;视黑色象征忧郁、魔鬼、死亡及衰老;视红色象征悲愤、灾难、死亡与战争;视灰色象征落魄及耻辱。他们把凳子视为一种吉祥物。无论男女老幼都对其格外的溺爱和崇拜。他们人人都喜欢精心保存一只乃至几只凳子,并喻其为神圣的象征。同时,他们还常以其珍贵的凳子当作最好的礼品馈赠给客人。他们时间观念不强。他们对事先联系好的约会,有时可能不准时到达,也有时甚至可能不去赴约。

加纳人与客人相互见面或告别时的习惯礼节是用握手致礼。当他们同列队人握手时,无论这些人谁年长、年幼、地位高低,他们一般都习惯从右向左一一同列队人握手。

由于各民族集团之间的巨大差异,很难描述全国通用的某种习俗。

见面和告别时的习惯是握手为礼。

要事先约会并准时赴约,不过加纳人可能迟到或甚至根本不露面。

示意动作

不要用左手作任何示意动作。

加纳人有42.8%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有38.2%信奉拜物教,有12%信奉伊斯兰教。

加纳人很重视名誉,有的人甚至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特别忌讳有人拿他开玩笑,或用过头的语言来讽刺或讥笑他。认为这是对其人格的污辱,有的甚至会因此而与你纠缠不休的。他们视左手为“肮脏”、“无礼”。因此,他们是不用左手接别人送上的东西的。他们认为,无论谁用左手向人指点、或打手势,或传递东西及食物,都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对“13”、“17”、“71”数没有好感。认为这些都是消极的、不吉祥的数字。因此,人们都不愿意与这些数字打交道。他们对上厕所人声明或致意是很反感的。尤其是客人一进门就向他们打听厕所在何方,更会使他们扫兴。认为不懂礼貌的人才会这样做的。他们对馈赠的礼节也很重视。对收礼者若有毫不在意之感很为恼火,认为这是对送礼人的轻蔑及污辱。

加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反对有人谈论猪。

加纳是个盛产木薯、大蕉、玉米,以及少量大米的地方。他们平时多用上述原料加工成不同的主食品种。他们爱吃烤全羊(其烹制方法是先去毛、脱蹄,然后开膛净腹,再将羊身涂上佐料,用一根长铁棍从嘴到尾穿起来,再把其架在火上反复烘烤至熟)。因其肉质鲜嫩、焦香嫩、味道甚佳、深受欢迎。加纳以盛产可可而闻名世界。人们都称其为“可可故乡”。因此,人们都极为爱喝可可饮料的。加纳的上层人士的生活饮食,一般都倾向于英、法。所以,在社交场合他们大多都喜欢西欧菜式。但其对中餐菜肴也售加欣赏。他们一般用餐都习惯使用西式餐具,爱使刀叉用餐;但绝大多数的平民却都习惯以民坟的方式抓食用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味香浓郁,注重用餐经济实惠。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以面为主,也喜欢吃米饭。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猪肉、鸡、鱼、虾及蛋类等;蔬菜喜欢黄瓜、胡萝卜、洋葱、卷心菜、西红柿等;调料喜用椰子油、棕榈油、丁香、玉果、胡椒、辣椒等。

⑤制法 对烤、烧、扒、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宫保鸡丁、手抓羊肉、烤全羊、香酥鸡、扒肘子、串烤羊肉、干烧鱼、米粉蒸肉、北京烤鸭、鱼香肉丝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饮啤酒;尤其嗜好饮可可、咖啡和绿茶也是他们适宜的馀料品种。

⑨果品 爱吃香蕉、西瓜、哈密瓜、芒果、椰子等水果;干果偏爱花生米,腰果等。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马里共和国

马里共和国简称“马里”。

“马里”原名为“苏丹”,是1960年9月22日改名为“马里”的。在曼丁哥语中,“马里”为“河马”之意。为取河马的“力量强大”之威,故以此兽命名。13世纪40年代松迪亚塔•凯塔在此建立了庞大的马里帝国,包括塞内加尔、苏丹、南毛里塔尼亚、几内亚的内地,以及象牙海岸和布基纳法索的一部分。1895年被法国占领,1960年9月22日独立,改名为“马里共和国”。

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是内陆国家。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分别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交界,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

马里全国面积124.1238万平方公里。人口762万(1987年)。主要民族有班巴拉人、富尔贝人、塞努福人、马林克人和桑海人等。

马里全国划分为7个大区,46个省,18个市,285个县。首都为巴马科。货币为“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简称非洲法郎)”。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

西非马里人刚强,性格坦诚好心肠;感情真挚持人暖,特别善于互交往;女性尤其爱打扮,喜佩饰物和染妆;对待左手极厌恶,认为下贱又肮脏;教规教义重恪守,待客注意切莫忘。

马里人非常重视礼节,待客十分热情。只要客人前去光临,主要总要端出一杯清香爽口的薄荷茶来殷勤招待的。若正赶上主人家吃饭,必留你一起共餐的。若遇到无亲投宿者,不管彼此是否相识,主要也会腾出一席之地,让你住下的。即使是过路人走到这里缺了盘缠,主要也会解囊相助的。他们在生活习俗上有五种较为特殊的习惯:其一是刷牙不用牙刷,而用柠檬树枝磨牙;其二是吃饭不用刀叉或筷子,而用右手抓食;其三是便后不用手纸,而用左手擦拭铸后冲洗;其四是一年四季晚上睡觉都不用被子,而且一块布盖在身上;其五是母亲不用双手抱孩子,而用布兜把婴儿背在背后。马里的加布古、莫普提和桑加等地方的人,有以部落为村,民风古朴,实行有饭大家吃的待客习俗。吃饭时,任何人都能去某一家吃饭,而主人不管对谁都主动分发食品。马里妇女不仅喜欢佩戴手镯、脚镯、项链,更讲究耳环和鼻环。一般她们的耳环又大又重,下边还有两个“洋桃”似的坠儿。由于耳环过沉,她们不得不用一条细绳拴在头上,两端分别与耳环系住,以减轻耳的负担,一般他们的鼻环都分两种,小的套在鼻翼处,大的夹在两个鼻孔的中间。马里的女性一般都习惯染妆。她们常以染足、画手、梁牙龈等染妆方式来相互媲美。马里人对狗颇为喜爱。他们认为狗忠实可爱,是勇敢、无畏、神圣的象征。

马里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施用握手礼。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很特殊,熟人路上相遇,各自要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边走一边问候,从不停步,两人虽已背道走出很过,问候的话仍没完没了,直到彼此听不清话音才终止。

马里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与客人见面格外亲切,彼此除了热情握手和长时间的寒暄外。双方还要互咬对方手臂一下,以留下一道痕迹作为纪念。分手时,双方还要相互下跪虔诚祝愿,最后挥泪道别。

马里人有一多半信奉伊斯兰教,信大体上拜物教的人占30.5%,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共占1.5%。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和下贱的。使用左手实际上就是对人的一种污辱。有的也忌讳“13”数。认为“13”是个不幸和不吉祥的数字。马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在马里,最著名的菜肴就是“沙烤全驼”。这种菜的制作,要经过一段复杂的过程。他们先将宰杀的全驼割去双峰,去除内脏并洗净,再将事先烤好的一只全羊放入驼腹、而净羊腹内再装一只烤好的全鸡,净鸡膛内再装一只煮熟的鸡蛋,然后封驼腹,不放任何调料,把全驼放入用干柴烧灼了的烤坑内,在驼身上埋一层沙,上面架好干柴烘烤,约两小时左右即可启食。

马里人在吃饭上很有规矩。一般吃鸡大腿的归年长者或男人吃;鸡胸肉归年长的妇女吃;鸡脖、胃和肝归当家人吃;鸡头、爪和翅归孩子们吃。他们有吃鼠肉的习惯。他们的鼠肉是凭借不吃鼠肉的狗来给他们捕捉的。马里第三大区首府锡卡索的居民,有捕食蚂蚁的习惯。他们吃的大都是长约寸许的白蚁和成蚁和刚脱翼的幼蚁。他们喜欢吃中餐,用餐不习惯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乐于以右手抓食取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烹制少调料,餐桌备调料;注重菜肴的鲜嫩、香。

②口味 一般口味清淡,偏爱微甜味。

③主食 以米为主,对面食也乐于品尝。

④副食 爱吃骆驼肉、牛肉、羊肉、鸡肉、蛋类、鱼等;蔬菜喜欢胡萝卜、土豆、卷心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盐、葱、姜等。

⑤制法 对烤、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软炸里脊、炸香蕉夹、盐爆里脊、手抓羊肉、香酥鸡、烤全羊、烤肉、软炸鸡条、扒三白等风味菜肴。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简称“利比亚”。“利比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白种人居住的地方”,用以区分撒哈拉以南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在成为国名之前,“利比亚”泛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地区。古希腊最早的地理学家曾把尼罗河作为亚洲同非洲的分界线,并将非洲称为“利比亚”。1969年9月1日,正式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东接埃及和苏丹,西邻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和乍得,北濒地中海。

利比亚全国面积176万平方公里。主要是阿拉伯人,柏柏尔人仅占1.4%,另外还有少数巴基斯坦人等。

利比亚全国划分为25个行政区,行政区下设乡镇。首都的黎波里。货币为“第纳尔”。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利比亚人有志气,性格倔强很刚毅;豪爽开朗不拘谨,待人随和又亲密;伊斯兰教为国教,恪守教规和教义;绿色普遍受宠爱,酒品为禁人人忌;国民诚挚心忠厚,文明礼貌讲礼仪。

利比亚人的衣着较临国要稍开放些,一般都是男子穿阿拉伯大袍或西服,妇女可以不戴面纱。利比亚的杜亚勒吉自由民穿着要求很是蹊跷的,男子要戴面纱,可男奴却不准戴面纱。他们时间观念不强,对约会往往不能按时赴约。他们喜爱绿色。人们视绿色象征着和平和欣欣向荣,认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与幸福。他们偏爱石榴花。认为它开花似火样红,人们欣赏它的美丽的形状和鲜艳的色彩,还把它看作富贵吉祥的象征,并喻之为国花。

利比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行握手礼。他们为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为了表示对来客的热情和欢迎之意,往往也施拥抱礼和贴面礼。

利比亚人信奉伊斯兰教,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视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为不礼貌或污辱人摆出这样的架势,他们会误认你瞧不起或是在侮辱他们。他们忌讳男宾给女主人送礼物。认为这是有不轨之嫌的行为。他们禁止妇女穿着超短裙,也禁止男子留长发,若有违犯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他们不愿以政治或其他有争议的问题为闲聊的话题。利比亚的奔都族人严禁男子观看少女跳舞。违者会被视为“不吉利的人”,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利比亚人忌讳狗。认为狗是一种肮脏的动物,给人以厄运、瘟疫、灾难的印象。尤以狗作商品的商标更使人厌恶。利比亚是个禁酒的国家,任何人不得饮用,更不得在公共场合饮酒。也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有些人不吃辣味或海味菜肴。

利比亚人常以发酵面饼为主食。喜欢用大米或面粉配上干果和调料放在羊肉汤里蒸制的民族传统食品“考斯考斯”。也常以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煮豆、酱等佐餐。肉类大多喜欢吃牛羊肉。在汤羹中,总习惯加一些大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疾病较多,人们常以大蒜来当“仙丹”。他们喜欢喝一种加薄荷、白糖和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样可以解渴提神。他们爱吃西餐,用餐惯用手抓饭,对中餐也极感兴趣。

①注重 讲究菜肴色彩要丰富,注重菜品要鲜、酥、香。

②口味 一般喜清淡,爱甜味。

③主食 以面包为主,也乐于品尝中式什锦炒饭。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鱼、蛋类等;蔬菜爱吃胡萝卜、番茄、菜豆、西葫芦、葱头、柿子椒、黄瓜、土豆等;调料爱用胡椒、咖喱粉、椰子油、棕榈油、糖等。

⑤制法 对煎、烤、烧、炒、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油爆虾仁、炒鸡丁、炒牛里脊丝、糖醋鱼、脆皮鸡、砂锅牛肉、烧鸭、咖喱牛肉、软炸里脊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利比亚虽是禁酒国家,但他们一些人到中国却喜欢喝凉啤酒;习惯喝冷开水、矿泉水、咖啡以及绿菜等饮料。

⑨果品 爱吃葡萄、香蕉、芒果、西瓜、甜瓜等水果;干果爱吃葡萄干、杏仁、松子等。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国名源于希腊语。为“晒黑了脸孔”、“烧面”、“被太阳晒黑的人聚居的土地”的意思。古希腊人在赫卡泰和希罗多德的时代就已经知道埃及以南存在一个地区,那里居住着的便是埃塞俄比亚的黑色人种。“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于1984年9月14日正式命名的。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北、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

埃塞俄比亚全国面积122.36万平方公里。全国有5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有阿姆哈拉人、加拉人、蒂格赖人以及古拉格人等。

埃塞俄比亚全国分为5个自治区和25个行政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货币为“比尔”。国语是阿姆哈拉语,通用英语。

东非埃塞俄比亚,单有“历法”、“计时法”;国民谦恭懂礼貌,对人忠厚不虚假;生肉待客为传统,以把赤心来播撒;“十三”数字有忌讳,厌弃左手关必把;

黄色、淡黄为丧色,了解这些最起码。

埃塞俄比亚人单有自己的“历法”和“计时法”:“埃历”把每年365天分成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为30天,第三者3个月是小月,仅有5至6天;“计时法”是把太阳升起时作为一天的开始,早晨6点为零点,下午6点为白天12小时的结束,同时也是夜间12小时的开始。

埃塞俄比亚人在至亲好友或贵客临门时,一般都喜欢用咖啡待客。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时,一般要穿上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披肩),煮好咖啡后倒入无把的小瓷杯,然后双手捧给每人一杯,同时端上些炒得焦脆、喷香的大麦粒和家庭自制的小点心让客人品尝。这里的主人,最喜欢客人称赞他们咖啡的味道好。他们特别爱用刚刚宰杀的生牛肉来款待客人,并把这种方式视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宾主进餐时,女主人便将带着血腥的“温热生牛网”蘸上辣椒面,一片接一片地往客人嘴里“喂”,直至女主人认为自己的情谊已充分表达出来时,才肯停止奉送。他们认为这才称得起自己是以赤心来款待客人的。

埃塞俄比亚的民族传统服饰有其一定的独特风格。一般上身为高领长窄袖的衬衣,下身为窄裤或马裤,身披白色“沙马”,冬天外加带风帽的斗篷。妇女一般都穿长而窄的连衣裙,外罩为“沙马”,有的甚至裹住头部只露面部。

埃塞俄比亚加拉族女人特别注重化妆。头发要用油脂弄硬,并在其中加些草梳成小辫,耳朵穿孔佩草制或白色贝壳制成的花环,手和脚戴金属的手镯与脚镯,身上涂抹香料。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畔居住着仍保持原妈部落生活习俗的奥莫人。他们令人难以理解的视穿唇为美。凡年轻姑娘到了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力拉长、拉圆,然后用一个木盘支撑着下嘴巴,直到刀口长好为止。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畔居住着仍保持原始部落生活习俗的奥莫人。他们令人难以理解的视穿唇为美。凡年轻姑娘到了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力拉长、拉圆,然后用一个木盘支撑着下嘴唇,直到刀口长好为止。

埃塞俄比亚人有把盐粒含在口中的习惯。就像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哄孩子也用盐粒,如同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甚至撩起来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同辈人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并互致问候,他们彼此握手时间,要直到互致问候完毕才恳相互把手放开。久别或至亲好友相见,一般要施吻礼,并频频互致问候,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数次,越亲密者则互吻次数越多;上层人士或神甫相见,只能互吻肩部;小孩见长辈,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受礼者应伸出双手表示高兴接受。百姓见官员或下级见上级,一般应施鞠躬礼。

埃塞俄比亚人有一半以上信奉基督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1.4%。

在埃塞俄比亚,每周三、周五为斋日,除此外还有70个强制性斋日,一年有一半时间要守斋。斋日期间,人们不准吃任何肉类,甚至连鸡蛋、牛奶等,凡是动物身上的东西都不准吃喝,唯一例外的就是在复活节期间前40天里,可以吃鱼、虾等海鲜品。他们认为这些海鲜品是凉血动物,所以可以不戒食。他们忌讳数字“13”。认为这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极为肮脏的,使用左手是一种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忌讳黄色和淡黄色,认为是凶丧之色,故在花束或服装上都忌用这些颜色。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埃塞俄比亚人主食主要是民族传统食品“英吉拉”。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其味道略酸,一般都用它蘸酱吃。酱是用牛肉或羊肉。加入几种蔬菜制成的汁酱。他们还很喜欢名为“瓦特”和“菲特菲特”的两种本国菜肴。其实这两种菜的主要原料均为牛肉、羊肉或鸡肉,但在主要调料上稍有些区分,“瓦特”中主要加入了咖喱粉和辣椒等,“菲特菲特”则主要加了奶油和辣椒及其他香料,其烹制方法,两均为炖煮而成。他们有食生牛肉的特殊嗜好。乐于将现宰杀的鲜嫩的牛肉,先切成豆腐大小的方块,然后再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小片,蘸辣椒面吃。还有一种吃法是将肉先捣碎,再拌和自己适合的佐料,同类似煎饼的“英吉拉”一道吃。

埃塞俄比亚人有饭前用净水冲手的卫生习惯。冲手时,他们总爱当着另一个人的面,用水壶冲洗,下面用专用的盆或罐等容器接水,冲洗干净后才入席用餐。

埃塞俄比亚人对中国的饭菜倍加赏识和喜欢,尤以中国的独特的烹调技艺,简直是令人大开眼界,饭菜的味道更是使人赞叹不绝和回味无穷。除在官方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食取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鲜嫩,注重菜品要经济实惠。

②口味 一般偏重些,特别喜欢辛辣味。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爱吃薄饼。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虾、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西红柿、土豆等;调料爱用辣椒面、胡椒、奶油、糖等。

⑤制法 对烤、炖、焖、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对中国的川菜、粤菜及清真菜推崇。

⑦菜谱 很欣赏番茄里脊、焖羊肉块、扒羊肉条、黄焖鸡块、油爆虾仁、冬瓜盅、香酥鸡、咖喱牛肉、炒牛里脊丝、清蒸羊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蜜酒和啤酒,对咖啡、牛奶、桔子水等也乐于品尝。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

“埃及”一词的来源众说不一:有人说,源于科普特人的叫法,后来由于读音的讹传,就成了“埃及”;也有人说,“埃及”这个名称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希腊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埃及”之名译自英语,阿拉伯语为“米斯尔”。在阿拉伯文中,“米斯尔”表示“辽阔的国家”之意。原来,在阿拉伯人迁入埃及时,埃及是与半岛相邻的一个大国。伊斯兰军队远征后,埃及归属阿拉伯帝国,于是,阿拉伯人便将埃及称为“米斯尔国”,并一直沿用至今。1971年9月1日正式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因此,为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

埃及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5300万(1988年)。阿拉伯人占其次是科普特人,另外还有极少数的贝都因人和努比亚人。全国共分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首都开罗。货币为“埃及镑”。国语是阿拉伯语,上层社会中通用英语,懂法语的人也不少。

北非国家埃及人,大多均为穆斯林;教义教规重恪守,文明历史永长存;一般都很爱仙鹤,“5”、“7”数字喜光临;黑、蓝、黄色属忌讳,更为特殊禁说“针”;讨厌当众吐唾沫,赞女窈窕为不纯。

埃及人对绿色和白色都有很深的感情。一般人都厚爱这两种颜色。有把绿色喻为吉祥之色,把白色视为“快乐”之色的说法。他们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字也有喜厌之分。一般人都比较喜欢“5”和“7”数。认为“5”数会给人们带来“吉祥”,认为“7”数是个受人崇敬的完整数字。因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6天的时间,在第7天休息,所以人们办一些重要的事情总习惯采用“7”数,例如:有很多咒语、祷告要说7遍;朝觐者回来后,第7天请客;婴儿出生后,第7天宴请;还有纪念婚后7日,纪念去世后7日等等。他们有把葱视为真理标志的习惯。他们非常喜爱仙鹤。认为仙鹤是一种吉祥鸟。它美丽又华贵,象征着喜庆和长寿。

埃及人宠猫、敬猫如神,并视猫为神圣的精灵。在埃及人的心目中,猫是女神在人间的象征,是幸运的吉祥物,是受人崇敬的国兽。

埃及人与宾朋相见或送别时,一般都惯以握手为礼,或施拥抱礼。还时兴亲吻礼,并有多种亲吻礼节:“亲吻礼”有男女间亲昵性的亲吻,抚爱性亲吻,敬重性亲吻,崇敬性亲吻。“亲手礼”往往是对恩人的亲吻礼的另一种形式。“飞吻”同情人间的一种亲吻礼。“亲脸”多是妇女们相见时的一种礼节。即先亲一下右颊,后亲左颊;若亲戚或关系密切者,再亲一下右颊;男人间也亲吻,不过他们是先亲左颊,再亲右颊,若亲戚或关系密切者,再亲一下左颊。

埃及人认为,在生意成交之前建立友谊和信任的感情是很重要的。

进入清真寺之前要记住脱掉鞋子。

见面礼节十分讲究,并充分表现其殷勤好客。主人往往对来访者再三表示欢迎。

每周的工作日是从星期六到星期四。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

社交活动的时间通常比美国开始得晚些,晚餐可能要在10∶30或更晚一些时候。

应邀去吃饭时,习惯要带鲜花或巧克力为礼物。递送或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或右手,切忌用左手。

招待埃及客人时,一定要备有非酒类饮料,尽管酒类饮料的消费正日益广泛地被人接受。

不要把你盘子里的食品吃光,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必须回避的一个话题:中东的政治问题。

恰当的话题:埃及的进步与成就、埃及领导人的杰出声誉、埃及的优质棉花和古老的文明。

埃及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绝对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以及非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也禁止使用猪制品。

埃及还有少数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教徒。他们有忌讳“13”数的习俗。因其认为“13”是不吉祥的数字。

埃及人在吃饭时,一般都不与人随意交谈。他们认为边谈话边吃饭会浪费粮食,是对“安拉”(即:“神”的意思)的不敬。他们忌讳黑色与蓝色。他们把这两种颜色看成是“不祥”的色彩。因此,他们常把蓝天说成是绿色的。埃及人还忌讳黄色。认为黄色为叛逆、嫉妒、怀疑、不信任、色情、忧郁、缺乏理智的代表色。埃及人不喜欢世人溺爱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因为他们认为大熊猫的样子与猪的形象很近似。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是承包厕所任务的手。因此,使用左手为他人服务是蔑视人的作法,并有污辱人的意思。他们特别忌讳谈“针”这个字和借针使用。尤其是每日下午三点到五点这段时间内,无论说“针”字或借针使用,都会遭到冷遇的。他们忌讳称赞女人窈窕。否则会招来对方的斥责和臭骂,因为他们认为体态丰庾才算美。他们忌讳当众吐唾沫。因为在他们看来,吐唾沫是对仇人的诅咒举动。

一些埃及人迷信很深。认为眼皮跳预示着将会有某种事情发生,“右眼跳灾,左眼跳福”是他们的信仰。一些埃及人还认为手的悸动也预示着要发生什么事情,如是右手悸动,他可能会打人,如是左手悸动,他可能会向别人贺喜,或自己发财。

埃及人在闲聊时,不愿谈论中东政治问题的话题。他们不吃海参、蟹等怪状海味品;对动物内脏,除肝可以吃外,其余均不吃。埃及人还不吃红烩带汁和没熟透的菜;他们也不喜欢吃整鱼和带骨刺的鱼。

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埃及人用餐惯用手抓饭取食。埃及人乐于品尝冷盘风味菜、带馅心的菜,以及奶油烧制的菜肴。他们在公历4月下旬惠风节时,特别喜欢吃鸡蛋。他们认为在此期间吃鸡蛋预兆着吉祥,不吃眼睛就会凸出来。他们对蔬菜中的生菜尤为偏爱。认为它象征着春天的葱绿,人吃了会强壮身体、促进生育。他们对中国菜肴非常喜欢。认为中国的烹饪技术在世界上堪称一流。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香、脆,注重菜品的质量和花色。

②口味 一般口味偏浓重,喜麻辣味道。

③主食 主食以面为主,有时也吃米饭。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鸽、蛋品;喜欢生菜、豌豆、洋葱、黄瓜、蓝瓜、茄子、西红柿、卷心菜、蚕豆、辣椒、萝卜、马铃薯、胡萝卜等蔬菜;常用调料有盐、胡椒、辣椒、豆蔻、咖喱和番茄酱等。

⑤制法 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鲁菜、京菜、川菜、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酸黄瓜、香酥鸭子、洋葱炒牛肉丝、奶油煨菜心、辣子鸡、咖喱牛肉片、烤鸭、咖喱牛肉、炸丸子、炸八块、鸡清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虽说忌饮酒,但不戒啤酒;他们喜欢喝酸牛奶、咖啡、红茶、果子汁、矿泉水、凉开水等饮料。


非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关于阿尔及利亚国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有的说,“阿尔及利亚”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为“群岛”之意。在7世纪时,当伊斯兰远征军在这片沙海中,意外地发现许多绿洲时,便称这里为“群岛”(因古阿拉伯人视沙漠如海,绿洲如岛),即“阿尔及利亚”。又有的说,其国名是由首都“阿尔及尔”名称演变而来。古时,阿拉伯先驱者到此,因不知何地,但见海上有许多小岛,便称之为“杰泽伊尔”,即阿拉伯语“岛屿”之意。后来此名称被法国殖民主义者欧化,读成了“阿尔及尔”,后又把这个国家称作“阿尔及利亚”。其实“阿尔及尔”的阿拉伯正确读法应为“贾扎伊尔”。1962年9月25日制宪国民议会定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东临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相接,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和法国相望。

阿尔及利亚全国面积238.1741万平方公里。人口2297万(1987年)。全国有5个主要民族,其中大多数是阿拉伯人,有少部分卡比尔人、沙维亚人、姆扎布人。阿尔及利亚全国划分为48个省,下设市镇。首都阿尔及尔。货币为“第纳尔”。国语是阿拉伯语,通用法语。

北非阿尔及利亚, 男子装素不开化;平时惯用布遮面, 比起女子规矩大;国民多信伊斯兰, 祈祷斋月心中挂;白色普遍受厚爱, 喜欢龟、鹤和乌鸦;虽然国产葡萄酒, 饮酒却把禁令下。

阿尔及利亚人在生活习俗上,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国家的妇女相对比较开化,男子却规矩很多。妇女不戴面纱,出入自由,无拘无束,而男子到25岁左右,就要将全身用布遮住,只露两只眼睛,行动也很谨慎。他仍逢遇节假日接待宾客时,惯用敬茶三杯之俗欢迎客人。按当地人的习惯,客人只有把茶喝完才算合乎礼节。

阿尔及利亚人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加姓。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对约会有迟到的习惯,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礼节风度。他们特别溺爱白色,认为白色是“和平”和“心灵纯洁”的象征。他们偏爱乌鸦,认为乌鸦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并具有一种奉献的高贵品质。他们对鹤更有一种好感,认为它美丽、华贵,象征着喜庆和长寿。喜欢乌龟,认为它温顺、善良,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阿尔及利亚人在社交场合与人见面时,一般惯施握手礼,有时也施拥抱礼和贴面礼。

见面和告别时通常握手。男人之间与女人之间通常以互吻两颊作为欢迎的表示。

称呼来访者时总是在姓氏前加上头衔。专业职称也是广泛使用的。

事先约会是受欢迎的。准时赴约则并不受到普遍重视。

进行访问时,先寒暄一番是被认为得体的,可以问候对方及其家庭,谈些其他客套话题,然后顺利地转向这次来访的话题。第二次去拜访时,送一件小礼物作为友谊的纪念品也是合宜的。

应回避的话题:政治问题和工业问题。

恰当的话题:工业化的增长和土地改革。

阿尔及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故伊斯兰教也为国教。仅有1%的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斋月”在阿尔及利亚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按教规规定从日出至日落的整整一天时间里,水米是不能沾的。

阿尔及利亚虽是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产品也畅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商店里却不卖酒,家庭不饮酒,就连酿酒工人也没尝过酒的滋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伊斯兰国家,教规严禁教民饮酒。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不喜欢谈论政治和工业带来的问题。

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自死动物肉、血液、海参、蟹等也禁食;还不吃姜和带腥味的食品;忌讳使用猪制品。

阿尔及利亚人在社交场合用餐是比较讲究的。喜欢餐桌陈设华丽和装饰美观。尤以对于现代服务中摆设餐巾和递送香巾等服务项目是比较欣赏的。他们对新鲜蔬菜很感兴趣。特别喜欢用咖喱作调料来制作菜肴。

阿尔及利亚杜勒格人是很少食肉的民族。他们主要的食品是骆驼奶和一些淀粉制品等。吃饭也不像其他伊斯兰国家的人那样用手抓饭,而是使用汤匙做餐具。他们饮茶时,习惯放二三片新鲜薄荷叶在绿茶汤里,并加入些冰糖。这样喝起来,他们感觉既解渴又解暑,味道甜美。他们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很乐于品尝。

①注重 讲究餐台设计,注重菜肴的色香味。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也喜欢吃烧麦、锅烙、蒸饺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及蛋品等;蔬菜爱吃西红柿、黄瓜、洋葱、茄子等;调料喜用橄榄油、辣椒、盐、葱等。

⑤制法 对煎、炸、烤、炒、扒、熘、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和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拌素菜、焖鸭、烤羊肉、香酥鸡、葱炒鸡片、炸茄盒、烹羊肉条、咖喱牛肉、烤羊肉串、扒牛肉、煎鸡蛋、干炒牛肉丝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矿泉水、绿茶以及咖啡等饮料,有个别人来中国也喝啤酒。

⑨果品 喜欢吃香蕉、枇杷、荔枝、西瓜、苹果等水果,干果爱吃腰果等。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2楼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今日访问量:
电话:0519-85683334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