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外事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领事保护 民意互动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服务大厅 >> 外事知识 >> 外国风俗禁忌 >> 内容
亚洲
发布日期:2023-10-25  来源: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号:〖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卡塔尔国

“卡塔尔”一词,是古代西方对这里的称呼演化鸸为的。古希腊人称之为“卡塔拉”。罗马人称其为“卡塔拉尔”。古阿拉伯人称这里为“卡塔里拉”。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卡塔尔酋长国。1971年9月1日卡塔尔宣布独立。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

卡塔尔全国面积1.1万平方 。人口30万(1986年)。卡塔尔族人占36.4%,其次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俾路支人等。

卡塔尔首都多哈。货币为“里亚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卡塔尔人心诚挚,性格爽快讲理智;会客习惯很古怪,两眼与客喜对视;妇女羞体禁社交,不得建犯有倒置;脚掌冲人无礼貌,使用左手受抵制。

卡塔尔人在与客人攀谈时,有个习惯很个别,他们总愿意用目光直勾勾地看着对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算做尊敬客人的举止。他们待客十分热情。每逢宾客临门,总要为客人煮浓浓的、香香的咖啡。有时还要在咖啡中拌些芳香的桂花、豆蔻或滴些玫瑰水,以使味道更加甘美可口。他们严格遵从伊斯兰教规。妇女地位低下,平时要羞体,不得在公共场所抛头露面,也不能会见客人。他们时间观念不强,对约会一般不习惯准时,总乐于迟到一点时间到达。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礼节风度。他们在社交活动中,特别喜欢以金色的钢笔为互赠的礼品。卡塔尔女子一般从小起就不剪头发。大多数都留着一色长发。常见的发式是编成一条或两条长辫,有的一垂到地,有的则缠在腰间。

卡塔尔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也惯施亲吻礼(既亲吻对方的双颊,对方同样也应还之以礼,以示相互尊敬)。

卡塔尔人信奉伊斯兰教,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他们忌讳初次见面就送礼。尤其以酒或女人照片为礼物,更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是违犯教规的。他们忌讳有人把脚掌对着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人侮辱的动作。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因为左手为下贱、肮脏之手。所以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动作。他们禁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吃动物的内脏。他们用餐不喜欢吃红烩和带汁的菜肴。

卡塔尔人对早餐十分讲究色味结合。他们在吃早餐的干酪或酸乳酪时,一般都要滴上些金黄透绿的橄榄油,还要配上绿色的黑色的小橄榄做点缀。早餐他们还喜欢吃“焖蚕豆”(就是用蚕豆、大蒜和橄榄油等。卡塔尔人中、晚餐一般都是以蔬菜、水果为主。制作菜肴喜用大量的香味调料相配。他们喜欢中国菜肴,用餐习惯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也是以手抓饭取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色味结合,注重烹调质高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很爱吃甜点心。

④副食 喜欢牛肉、羊肉、鱼、鸡、鸭、蛋品等,蔬菜对洋葱、茄子、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卷心菜、土豆等很感兴趣;调料爱有郁金粉、芫荽、生姜、丁香、豆蔻、欧时萝、胡椒粉、橄榄油、大蒜、盐、糖、味精等。

⑤制法 对煎、炸、烤、煮、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和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大拼盘、烤羊肉串、香酥鸡、干煎鱼、手抓羊肉、烤全羊、油盖烧茄子、玉米全烩、清炖童鸡、朱砂炒蚕豆、软炸里脊、干炒牛肉丝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不喝酒,喜欢喝咖啡、果子汁、凉开水、矿泉水等饮料,也有个别喝啤酒。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其祖先早在青铜时代已居住在今哈萨克斯坦,先后有乌孙人、阿兰人等。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属俄罗斯联邦,1925年4月19日称为哈萨克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25日加入苏联,1990年10月25日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12月5日宣布独立。

哈萨克斯坦位于原苏联亚洲部分的西南部。北与俄罗斯联邦相接,南临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东与中国新疆接壤,西濒里海。

哈萨克斯坦全国面积271.7万平方公里 。人口为1669.03万。居住着13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为哈萨克人和俄罗斯人,另外还有少数的乌克兰人等。

哈萨克斯坦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阿拉木图。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俄语,通用哈萨克语。

哈萨克斯坦人体强悍,生就勇猛爱锻炼;叨羊、骑马和摔跤,酷爱兴趣颇广泛;格外喜欢猫头鹰,视为坚定和勇敢;烹调羊头当珍品,多为宾朋备佳宴;文明礼貌有传统,左手服务最讨厌。

哈萨克斯坦人在与朋友相见时,打招呼的习惯很有民族特色,一般客人见到主人的时候,都要先问“牲畜平安”,然后再问“全家平安”。这种特殊的礼节习惯的产生,据说主要是因为牲畜与他们息息相关,甚至主宰着他们的命运,故此,他们重视牲畜的程度不亚于重视人。哈萨克斯坦是个极为重视文明礼貌的民族。他们有这样一个信条:“对长者要尊敬,对幼小要扶持,对友信要忠诚”。他们对绿色有着很深的感情。绿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给人以吉祥和幸福的印象。他们把羊头视为餐中的珍品。因此,他们在招待远方来客的时候,总乐于把羊头摆上宴席。他们认为用羊头来招待客人才能表示自己的赤诚之心。他们在宴请宾客时,有个传统的民族习惯,他们总愿意客人从盘中取些肉请让主妇吃,以示客人对主人的敬意和感谢。他们对猫头鹰格外偏爱。人们都把它看成是一种益鸟。并把它当作勇敢、坚定、一往无前的象征。还常用其作为珍贵的物品,或悬挂在毡房的壁挂上,或以其一绺羽毛来装饰自己的花帽来相互媲美。

哈萨克斯坦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多以握手为礼。女人一般向客人多施屈膝礼。他们路遇长者,晚辈要右手按胸,施30°鞠躬礼,并要说声祝愿的话,然后握手;若平辈相见,一般是直接握手,道好问安,握手后俯身互吻手背。在亲朋好友间相见时,还常施吻礼:长幼间相见时,幼辈要吻长者的手背;女人长幼间的相见,长者要吻幼辈的额头或眼睛;若性别相同、辈分相平者相见时,还常以吻唇或吻面颊为礼。一般夫妻间在众人面前不习惯握手,只习惯以相互注目来表达发自于内心炽热的感情。

哈萨克斯坦人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有部分人信俄罗斯正教。哈萨克斯坦人忌讳与人谈话时脱帽。认为脱帽是不礼貌的。他们最忌讳别人当着他们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和牲畜。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和牲畜带来不祥之兆。他们忌讳用手指或用棍棒比划清点人数。认为这意味着把人比喻成牲畜,是污辱人的举止。

哈萨克斯坦人有“以右为上左为贱”的民族传统观念。因此,他们特别忌讳用左手待客服务,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在做礼拜时,最忌讳别人从面前通过。认为这是云南他们的莫大污辱。他们忌讳有人用脚踢羊和用脚踏食盐及其他动物。他们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他们禁食猪肉、骡肉、驴肉和动物血及一切自死的动物;也不吃原条鱼。

哈萨克斯坦人最喜欢的食物有用奶油混合的幼畜肉装进马肠里煮成的“金特”还有“那仁”、奶豆腐、奶疙瘩、奶皮子等。他们除在城镇居住的常吃些蔬菜外,一般以游牧为生的人则很少吃蔬菜。他们用餐贯以手抓饭取食,只在社交场合时,有人才以刀叉用餐。

①注重 菜肴讲究味香酥烂,用餐注重以肉为主量大实惠。

②口味 一般偏重,爱甜、辣、酸味。

③主食 以羊肉、牛肉、马肉为主,以馕、面条和抓饭为辅。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马肉、鸡、鸭及蛋类、蔬菜中对黄瓜、卷心菜、葱头、西红柿等也能适应;调味喜用番茄酱、果酱、胡椒、盐等。

⑤制法 对烤、炸、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京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冷拼、炒羊肝、砂锅羊头、口蘼烩全羊、烤肉、香酥鸡、什锦炒豌豆、琥珀桃仁、栗子烧白菜、糟溜鱼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喝马奶酒,饮料主要以牛奶、羊奶、马奶、酸马奶为主,也爱喝奶茶。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菲律宾共和国

菲律宾共和国简称“菲律宾”。

菲律宾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唯一亚洲国家。1521年3月17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环球航行抵此登陆时,正值“圣拉扎拉斯节”,即给此地命名为“圣拉扎拉斯群岛”。22年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并移民此岛定居。当时,比利亚洛活斯就将莱特岛及附近岛屿以西班牙王储,即后来的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为“菲律宾”。后来,这个名字扩展到整个群岛。作为国名,则始于1989年菲律宾独立时。1946年7月4日,该群岛第二次独立时,仍然定名为“菲律宾共和国”。

菲律宾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北隔巴士海峡与我国台湾省遥对,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西濒南海,东濒太平洋。

菲律宾全国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5557.6万(1978年)。85%以上为马来人,还有少数华人、印度尼亚西人和阿拉伯人。

菲律宾全国共划分13个地区,下设73小。首都马尼拉。货币为“比索”。有70多种语言,以他加禄语为国语,但政府文告和主要报刊均使用英语。

菲律宾人很坦诚,性格直率喜开明;多信罗马天主教,“十三”为丧兆不幸;美国方式喜模仿,“女士优先”颇盛行;普遍喜欢茉莉花,喻为国花表吉庆;善交朋友讲礼貌,重视礼仪与文明。

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很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大多于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特别喜欢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上层社会人士普遍喜着西装;一般百姓,男子喜穿白色衬衫和西装裤;女子喜穿无领的连衣裙或沙笼;老年人仍爱穿着麻或草或木制的拖鞋。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纯洁、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挂在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友相见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友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轻人与长辈相见时,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斤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到了菲律宾,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因为那里的文化习俗超越民族或地域的界限,反映了多年来的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当地人一般都喜欢美国人并竞相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机构、企业和教育领域都通用英语。

与熟人见面时通常握手问好,男女教一样;男人之间有时会在对方的背上拍击一下。

约会与准时赴约是恰当的。

菲律宾人极其好客,举例来说,对只逗留一夜的宾客往往也给安排最好的卧室。

如果送礼的话,比如鲜花,应在到达时就献上。按惯例,在参加晚宴或其他社交集会之后要送去一件礼品或一封感谢信。

宴席上,你给主人的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

应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情况、腐败现象以及外援。

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的谈话往往很受欢迎。

菲律宾人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认为有一种神鸟是伟大全能的创造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称为巴塔拉。

菲律宾人很忌讳“13”数。认为“13”是“凶神”,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是令人极为厌恶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用左手是对人的极大不敬。他们一般都不愿谈论政治、宗教及本国状况和腐化问题。伊斯兰教徒忌讳猪。他们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宾人不爱吃生姜;也不喜欢吃兽类内脏和腥味大的东西;对整条鱼也不感兴趣。

菲律宾农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副食以各类蔬菜、海鲜、蛋禽及肉类为主。菜肴喜多放调料,尤喜香辣调味品。马来人也一般喜食海味,如鱼、虾、海参、海龟卵等。菲律宾三宝颜市沿海及苏禄海域的巴交族人,惯以木薯、鱼类为主食。他们很少吃大米。虽然不忌食牛肉、羊肉、猪肉,但多数人却厌食肉类。他们喜食各类水果,尤其偏爱甘蔗。菲律宾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槟榔。在他们待客中,也总少不了以槟榔来招待。伊戈罗人除有此俗外,还喜欢咀嚼烟叶。他们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感兴趣。上层人士用餐惯使刀叉,农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惯用右手抓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色彩悦目,注重菜品要鲜嫩。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喜香、甜、微辣味。

③主食 一般以米饭为主,也习惯吃面食。

④副食 喜食牛肉、羊肉、鸡、鸭、鱼、精猪肉等;也喜欢西红柿、菜花、青椒、冬笋、口蘼等蔬菜;调味品喜用糖、香醋、胡椒、辣椒、咖喱粉等。

⑤制法 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北京烤鸭、扒三白、奶汤菜花、口蘑冬笋、红汁酿青椒、红汁鸡蛋、香酥鸡、干烧鱼、番茄锅巴、炒子鸡、咕噜肉、烤乳猪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浓咖啡、酸牛奶、啤酒、桔子水、可口可乐、椰子汁等饮料。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曼苏丹国

阿曼苏丹国简称“阿曼”。

“阿曼”一词,为“宁静的土地”之意。关于阿曼国名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的传说:有说是以人名命名的。公元前2000年国王阿曼以其名字命名了这片土地。有说是以语义命名的,意为“居住地”。有说是以地名命名的。来源于也门境内的阿曼河谷。有说是以部落名命名的。以古代阿马里格人盖哈丹阿曼部落名命名的。有说是以船命名的,古代称“马干”,反映了当地居民善于航海。1970年8月9日正式定名为“阿曼苏丹国”。

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西北、西、西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接壤,东南临阿拉伯海,东北濒阿曼湾,扼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门户。

阿曼全国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1985年)。主要为阿拉伯人,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占少部分,俾路支人占极少数。

阿曼全国划分为12个地区,其中马斯喀特、佐法尔和穆桑达姆设省级行政机构,其他9个地区共分为42个州。首都马斯喀特。货币为“阿曼里亚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中东阿曼众宾朋,迎客待人很真诚;女歌男舞为特点,热烈欢畅有感情;男子讲究佩腰刀,民族传统与象征;早晚对牛要请安,敬牛如神爱如命;宗教信奉伊斯兰,忠于恪守《古兰经》。

阿曼人待人真诚无与伦比,他们视款待好宾客为无尚的光荣。因此,他们遇到陌生人总是主动地打招呼,并热情问候,甚至还邀请客人去家中作客。阿曼男子在正式外交场合,一般习惯穿无领长袍,扎缠头巾,并必须佩带饰刀;一般妇女喜饰金银,服装艳丽,她们喜大花,爱浓艳色彩。阿曼人能歌善舞,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女歌男舞,男人在圈中欢快地跳舞,妇女则在外面以拍手唱歌伴舞。对妇女近来已不像一些近临国家那样严格限制,妇女逐渐有些开放,从面纱到服装,可出入公共场合,甚至男女间的待遇也逐步趋向接近。

阿曼人喜欢绿色。他们视绿色为生命之色,认为它象征着春天,会给人带来美好和幸福。他们视牛如宝,并对牛极为崇敬。每天早晨、晚上他们都要向牛请安。每日对牛的照料甚至如同护理产妇那样细致周到,不仅要给牛刷毛、梳妆、喂草,还经常喂美味的沙丁鱼和枪鱼干等高级的饲料。

阿曼人在与客人相互见面时,一般都要先互致问候,然后再施拥抱礼和亲吻礼(既拥抱的同时相互亲吻面颊1~3次),但这仅限于男性之间;有的也施握手礼。但他们握手后一般都要互吻手背,或握手后吻自己的手背,以表示相互间的礼貌。

阿曼人信奉伊斯兰教,并恪守伊斯兰教的一切教规。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绝不能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否则,便是对人的极大不敬和污辱。他们忌讳客人与他们的女人接触。认为亲属以外的男人与自己的女人接触,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

阿曼男人身佩腰刀是本民族的重要标志。他们把男子不佩腰刀视为衣冠不整,甚至不佩腰刀要被众人耻笑或嘲弄的。他们很忌讳客人把脚掌朝向自己。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人蔑视和污辱的做法。所以,当你跷起二郎腿把脚朝向他们时,是一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的。阿曼人忌讳有人送给他们酒品以及女人照片。认为这有侮辱人的意思。他们认为女人身带晦气,所以忌讳女人挤牛奶。认为只有男人挤出的牛奶才能喝。他们对不经他们允许就给他们拍照的做法是极为反感的。认为这是不礼貌的,甚至有污辱人的嫌疑。忌讳来访客人辞行时给留下饭钱。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侮辱。但送点小礼品表示感谢,他们倒是可以接受的。

阿曼人有禁酒之俗。这是因为伊斯兰教规有此戒律。他们还禁食猪肉及一切怪形食物。也忌讳使用猪制品和谈论猪的问题。

阿曼人特别喜欢当地著名食品“烤驼羔”(在掏尽内脏的驼羔肚内塞进一只羔羊,羔羊的净肚内再塞一只鸡,鸡的净肚内再塞进一只鸽子,然后加上各种香味调料,再经烤制而成)。他们还常用这种又香又嫩的“烤驼羔”来招待来访的贵宾。

咖啡是阿曼人最常饮用的饮料。他们特别爱喝又苦又涩又浓的咖啡,并愿以此来款待客人。他们对洗手非常重视。在饭前饭后都习惯用水冲洗。他们对中国菜肴极感兴趣。认为中国饭菜味美适口。他们在餐习惯以右手抓食取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酥香鲜嫩,注重菜品质高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主食以面食为主,尤以饼类为最好,也爱吃甜点心。

④副食 爱吃鱼、驼肉、羊肉、牛肉、鸽、鸡、鸭、蛋品等;喜欢黄瓜、豌豆、西红柿、茄子、土豆等蔬菜;调料爱用丁香、豆蔻、郁金粉、橄榄油等。

⑤制法 对烤、烧、煎、焖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及川菜。

⑦菜谱 阿曼人很欣赏烤全羊、香酥鸡、烤鸭、朱砂炒蚕豆、烤肉、锅烧牛肉、手抓羊肉、扒羊肉条、干煸牛肉丝、砂锅羊头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矿泉水、桔子汁、可口可乐等饮料,平时爱喝牛奶、咖啡以及红茶等。

⑨果品 喜食桃、香蕉、西瓜、苹果等果品,干果爱吃松子、杏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印度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

“印度”国名源于信度河。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原来这个词指印度河流域,后来发展到指整个南亚次大陆,到印巴分治以后就单指目前印度这个国家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变印督为“印度伊”;我国从唐朝便称共为“印度”。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它的西北两侧同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和不丹交界,东与缅甸和孟加拉为邻,东南临孟加拉湾,西南濒阿拉伯海。印度的南部伸入印度洋,成为亚洲、大洋洲、欧洲和非洲上交通要冲。

印度全国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7.6亿(1985年)。其中主要为印度斯坦族人,其次有泰鲁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等。

印度实行联邦制。到1971年时,印度划分成20个邦和8个中央直辖区,邦下设县,县下设区。首都新德里。货币为“卢比”。采用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印度国民多“种姓”,不同宗教多规定;民族繁杂多信仰, 性格一般多稳重;绿色吉祥多偏爱, 白色懊丧多忌用;讲究礼貌多敬语, 礼节方式多注重;厌倦食物多种类, 待人接物多禁令。

印度教徒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可以译为“种姓”。即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等级;“波罗门”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刹帝利”为“二种姓,地位稍次;“吠舍”为平民,是第三种姓;“首陀罗”为所谓的贱民,为第四种姓,其地位最为低下。他们的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的“不可接触的贱民”,被称为“哈里真”。他们是最受歧视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倍受印度国民的青睐。因其“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故人们常借以赞美人的气节与风骨,又被赞誉为“花中君子”。印度人普遍喜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印度妇女民间传统都喜欢在自己的前额正中点一颗指头般大小的圆形痣,人们都称其为“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或红色、或黄色、或紫色、或绿色,黑色痣虽有,但较少见,一般都依衣着颜色而定。

印度人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并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印度是个极为尊重牛的国家,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按他们的习惯,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他们的形体动作语言丰富,不过一些动作所示的意思与我们区别很大。如:表示同意的意轴,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不同意,他们反倒点头示意。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合掌之高低,对开者宜高,两手至少要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若一手持物,则口念“纳马斯堆”,同时要举右手施礼。对于长辈,或对某人表示恳求时,则施摸脚礼(即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示自己的头与长者的脚相接触)。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与客人相见时,总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紧紧贴在对方的面颊上,并用力地吸气,嘴里还要叨念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对客人的崇敬。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森蒂耐尔人,在与久别挚友重逢时,双方要交替互坐膝头,并热烈地拥抱数分钟,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悦心情。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

正统的锡克教信徒头戴包头巾,不抽烟,不吃牛肉并且不剪头发。

进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脱掉鞋子。

见面与分手时,男人与男人握手。如被引见妇女,男人不与她握手而应双手合十,微微弯腰。男人不能触碰女,在公共场所不能与单身女人说话。

遵守时间是明智可取的。

虽然正统的穆斯林妇女通常不与男人见面,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来到印度人家里时,主人会给你戴花环,你应马上把它取下来以示谦让。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动物。

穆斯林不吃猪肉,恪守教义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传递食品时,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交谈

印度人喜欢谈论他们的文化业绩、印度的传统、有关其他民族和外国的情况。

不要谈及个人私事、印度的贫困状况、军事开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表示内心的悲哀,习惯用百合花当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的图案。他们把1、3、7视为不吉利的数字,所以总要设法避免这些数字的出现。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也不愿见到有人使用双手与他们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讳众人在同一盘中取食,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由于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们也禁食牛肉。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杀生,忌食肉类,忌穿皮革和丝绸的民间习俗。他们甚至把飞虫等都列入不能误伤的忌项,就连地里种的萝卜,胡萝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萨姆邦的居民,对来访客人不接受、品尝他们敬让的槟榔果是极为不满的,认为这样是对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锡克教人禁止吸烟。印度人不爱吃蘑菇、笋、木耳、面筋、烤麸等,也不喜欢旺火爆炒而成的菜肴。

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低者才乐于吃肉食。由于印度南部气候炎热,当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对就轻多了。印度是个香料之国。印度菜的烹调也极重视对香料的运用,主要调料就有十几种,几乎做每种菜肴都离不开。印度北部人烹制羊肉和家禽最为拿手,一般的炮制方法是将鸡肉、羊肉或其它肉类切成小块,腌好后用铁扦串起来挂在天多炉内,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别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盘中,用舌头舔饮。他们一般都不爱喝汤,认为任何一种汤都无法与无色无味、冰凉爽口的白开水相比。他们喜欢吃中餐,喜欢分餐制,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一般用手抓食。

①注重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颇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鸡、鸭、鱼、虾和羊肉;蔬菜喜欢西红柿、洋葱、菜花、鸡蛋、鲜辣椒、豌豆、土豆、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调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黄豆粉等。

⑤制法 对炸、烤、烩、烧、煮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咖喱鸡、糖醋鳜鱼、烤填鸭、干炸明虾、烩鸡丝、红烧茄子、糖醋里脊、青椒鸡丝、炒辣椒、黄油炒豌豆、鸡火煮干丝、番茄鱼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伊斯兰教徒均戒酒,喜爱咖啡、酸奶、凉开水等。印度人最爱饮奶茶。有的则习惯加姜或小豆蔻的“马萨拉茶”。

⑨果品 爱吃香蕉、桔子、枇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干果喜欢杏仁、花生米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议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千岛之国”。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人口1.6694亿(1986年)。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场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首都雅加达。货币为“盾”。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印尼”是个“千岛国”, 百姓崇拜敬养蛇;民族种类很复杂, 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 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会受冷落。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擅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斯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印尼社会以尊重个人为基础。这一点在日常事务中必须记住。

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

商务谈判往往是冗长、拖拉,而且困难重重。

第一次介绍见面时,宜点头握手。

遵守时间虽很重要但并不受到十分注意。事先约会是受人欢迎的。

客人不仅应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触碰食物。

应邀赴宴时送鲜花是合乎礼貌的。

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表示感谢的恭维话和便柬总是受欢迎的。

主人若有馈赠,应亲切有礼地接受,因为推却不受是不礼貌的。

交谈

不要谈论有关当地的政治、社会主义以及外援等话题。

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下贱之手,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春药”、“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脏”、“瘟疫”和“灾难”的印象。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习惯上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以鱼类、蔬菜、肉类等为主要副食品。他们喜欢以牛、羊、鸡的五脏烹制各种菜肴。虽说大多数人都不饮酒,但极少数人却爱饮烈性酒,少部分人爱喝葡萄酒和香槟酒。虽说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也有阿斯玛特人、达尼人和巴布亚人等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饮食习惯上对用猪肉烹制的菜肴倍加欢迎和喜爱。

印度尼西亚人习惯吃西欧式的西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或筷子之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饭。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普遍对中餐倍加喜爱,认为中餐是举世公认的最佳餐之一。

①注重 讲究烹制工艺精细,注重菜肴的脆、酥、香。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甜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和各种动物内脏;蔬菜喜食青椒、芥蓝、豆芽菜、茄子、土豆等;调料喜用咖喱、胡椒、辣椒、虾酱等。

⑤制法 对炸、烤、煎、爆、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干煸牛肉丝、炸牛肚、香酥鸡、锅烧鸡、青椒肉片、炸牛肠、青椒鸡丁、鸭条、干烧鳜鱼、香酥百合鸡,炸麻团、炒芥蓝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饮红茶、咖啡、可可和鲜桔汁等饮料;有些人爱喝果酒、葡萄酒和香槟酒,还有极少数人爱饮烈性酒。

⑨果品 爱吃的水果有洋桃、樱桃、巴犁、椰子、木瓜、香蕉、菠萝等;干果喜爱核桃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也门共和国

也门共和国简称“也门”。

古代也门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农业发达。故此古经书中称其为“尤姆尼”,意为“幸运的、幸福的土地”。古罗马人根据“尤姆尼”的含义,把它译称为“幸福的阿拉伯”或“阿拉伯乐园”。后来“尤姆尼”这个词演化为“也门”,南、北也门原是一个整体,1839年南也门被英国侵占,称为“亚丁殖民地和亚丁保持地。”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民主也门人民共和国宣布统一,改国名为“也门共和国”。

也门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东与阿曼为邻,西临红海,南濒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扼地中海与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欧洲、亚洲、非洲海上交通要道。

也门共和国全国面积53.1869万平方公里。人口366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另有极少数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索马里人、马来人。也门共和国共划分为17个省(按统一前两国省数合计),省下设县、乡。首都萨那。货币为“第纳尔”。官方语言是阿拉后语,通用英语。

也门友人会交道, 极其热情又礼貌;迎宾总要夹道迎, 击鼓鸣枪舞腰刀;待客礼节更特殊, 熏香喷香服务到;忌用左手禁饮酒,了解这些很重要。

也门人迎宾待客习惯给客人熏香和喷香水。主要把檀香木点燃,放进香笼里,然后请客人站起来,解开上衣下部的纽扣,把香笼放在腹部,主人再用嘴吹檀香,使清香扑鼻的烟气熏蒸客人的身体。辞体前,主人还要用香水喷洒客人,用芳香味来表达友谊。也门北部最大的部落哈希德人迎客方式更为特殊,每当贵客来临,酋长总要组织队伍夹道迎接客人。欢迎人群打着手鼓,吹着喇叭,唱着民歌,举着腰刀翩翩起舞,欢迎仪式达到高潮的时候,他们还要朝天鸣枪。也门男子都穿着宽松肥大的长袍;女子通常要穿长裤,出门时把身体裹起来,头要戴面纱,也门妇女地位低下,没有读书认字的权利,没有与人交往的机会,也没有领略自然风光之美的福份。也门属禁酒国家。在宴会中从不备酒,他们惯以凉开水代酒。

也门人相见时,一般先互相致意问候,然后拥抱亲吻面颊一至三次,或者握手后互吻手背一两次,或者握手后吻自己的手背一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门还有个传统礼节就是吻足礼。晚辈拜望长辈,或即将出远门与长辈告别时,先以双手拥抱住对方,吻长辈的脸部,然后跪下再吻长辈的大腿、小腿,以至脚背。认为这样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也门人大多为阿拉伯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他们禁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还忌食动物的内脏。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不爱吃红烩带汁的菜肴。

也门人最爱吃的佳肴要属烤全羊了,其最为珍贵的部分是羊头。主食是阿拉伯大饼,用餐惯以右手取食,他们习惯喝茶,也乐于喝咖啡,在喝茶时总在茶水里加入咖啡豆壳,而喝咖啡要放大量的香料和姜。

①注重 讲究菜肴色、香、味。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辛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为主食,习惯吃玉米饼,也吃米饭。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鸡、鸭、鱼、鱿鱼等,也喜欢西红柿、黄瓜、辣椒、卷心卷、洋葱等蔬菜;调料爱用姜、胡椒粉、辣椒粉等。

⑤制法 对炒、烧、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爆炒羊肉、烤肉、辣子鸡丁、清蒸牛肉、香酥鸡、番茄牛肉片、清炖鸡加洋葱、炸八块、烤全羊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泰王国

“泰国”是泰王国的简称。

“泰国”一名是由傣族语得来的。泰国人称自己国家为“孟泰”,“孟”表示“国家”,“泰”为“自由”之意。因此,泰国是“自由之地”、“自由之国”的意思。泰国还称过“暹罗”。但早期傣族人民并没自称过暹罗人,也没有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暹罗国。因傣族与缅甸的掸族同种,“暹”字就是由“掸”字转音而来的。“暹罗”本是“孟泰”的英译名。1856年4月5日,泰王被迫与英国签约时,才首次采用“暹罗”这个名称。1939年6月24日,废“暹罗”名称,改为“泰王国”。1945年2月再次改为“暹罗”。1949年5月,恢复国名“泰王国”。

泰国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中部和马来半岛北部。东部与柬埔寨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缅甸交界,南部与马来西亚为邻,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

泰国全国面积51.3115万平方公里。人口5290万(1986年),其中泰人占一多半,其次是佬人和华人。

泰国依其地形分为四个部域: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共有73个府,596个县,县以下设区。首都曼谷。货币为“铢”。泰语为泰国国语。

尤为头部更注重, 碰摸会把人惹恼;“好客”民族有传统, 事事处处讲礼貌;约会特别守信义, 礼节礼仪颇周到。

泰国是笃信佛教的国家,她的双手合十礼仪习俗,也与佛教的合掌作揖礼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泰国的礼仪在佛教影响为主的基础上,还了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的礼仪形式,使得泰国成为举世皆知的礼仪之邦。他们逢遇喜庆吉日昨迁居、丧葬等,一般要邀请亲朋好友和僧侣参加。如果是官方举办的,被邀请的人数为双数,若是私人聚会为单数。但从民众习惯上来讲,多数人喜欢请9人,其原因是泰文“9”的发音是吉祥之音,它的含义是“向上”、“兴旺”、“发达”;再有的还说泰文瓣“9”似一头大象,大象又是吉祥的象征。泰国有个特有的国俗民风,男子一生都要当一次和尚,少则三个月,多则三五年,甚至终生。没有当地和尚,不能被视为成年人,既让人看不起,连求偶都会很困难。泰国和尚免向任何人施礼(因为人们认为和尚的袈裟代表佛)。他们惯于准时赴约,认为这是个礼貌的问题。他们视白象为国宝和吉祥的象征,常用它来代表智慧、力量和忠诚。他们喜爱蓝色,认为蓝色象征着“安定”和“永恒”。“荷花”倍受泰国人的喜爱。他们常借荷花来赞美人的气节。

泰国人在与客人见面时,通常施合十礼。将手合十于胸前,头稍稍低下,互相问候“撒瓦迪”(你好)。还礼时,也须双手合十,放至额到胸之间。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的人,应该主动向地位高和年纪大的人致合十礼。地位高、年纪大的人还礼时,手不应高过前胸。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在特殊情况下,如平民拜见国王的时候要施跪拜礼;儿子出家当和尚父母也施跪拜礼。

进入泰国人往家按习俗要脱鞋。不要踩在门槛上,按泰国的传统说法,门槛下有神灵栖居。

切忌触碰任何人的头部,即使是对小孩子,因为头颅被视作人体的最高部分,这在字面上或比喻意义上都是如此。同样地,在泰国人的社交聚会中,你将发现年轻人都尽量使自己处于比年长者矮一截的位置,以免别人感觉他们对长者“不敬”。当然,这不是总能做到的,但重要的是他们已尽力而为了。

公然表示男女之间的爱变之情会受到非议。

捺不住个人的脾气,特别是在公开场合,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和缺乏教养。

泰国商人总要考虑很久才能作出决定,所以与他们打交道要有耐心。

除了在较为西方化的社会团体中,泰国人见面时通常不以握手为礼。最常见的泰国传统的见面礼节是双手放在胸前合十作祈祷状并微微弯腰。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向长者合十弯腰致礼,长者以同样的方式还礼。

泰国人不用姓氏而用名字称呼;如果你被称为“鲍勃先生”或“玛丽小姐”时,不必感到奇怪。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准时赴约是礼貌的标志。

作为客人,应对主人的家庭和住房表示感兴趣,但不要过分赞美某样东西,以免主人觉得非把它送给你不可。

在一般情况下,小小的纪念品可作为礼物相赠。礼物通常应用纸包装好。鲜花也是合宜的礼物。

交谈

应回有关政治、王族和宗教方面的话题。

别随意把你的脚指向任何东西。无论站着或坐着,应注意不要把你的脚斜放在惹人注目的位置,或让人看到你的脚底。

泰国人大多信奉佛教,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国的和尚可以吃肉,但每天只许吃两饭,就是把托钵得来的食物分成早、午两顿食用,午后只能喝水。他们忌讳随便触摸别人头部,除了和尚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头部。否则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极大侮辱,泰国和尚最忌讳有人送给他现金,因为佛教戒律包含着此内容。泰国人忌讳有人盘足或把两腿叉开而坐,因泰国的一般家庭不设座椅,人们惯于席地而坐,但决不允许盘足或把腿叉开而坐。他们讨厌西方人平时生活中的拍拍打打的举止习惯,认为这是有伤风化的。泰国的乡村人对握手礼也看不惯。甚至不欢迎。他们忌讳有人用脚踢门或用脚指东西。认为这是有伤风化和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别人拿着东西从他们头上掠过。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举动,会看成你这是有意对他的污辱。他们忌讳左手服务,认为左手不洁净,开会令人回想起肮脏的事情,甚至还会怀疑你这是不轨行为。他们忌讳用红笔签字和用红颜色刻字,认为用红色是对死人的待遇。他们睡觉忌讳头西脚东,认为只有死人停尸才头西脚东。他们把戴着墨镜用手指着对方说话视为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禁止议论或打听国王及王室的秘密。他们忌食鲜牛肉,不喜欢酱油、红烧菜肴、甜味菜、香蕉和海参等食品。

泰国人最爱吃民族风味的“咖喱饭”(它是用大米、鱼肉、香料、椰酱及蔬菜等烹制而成的)。他们特别喜爱吃辣椒,而且越辣越好,“辣椒酱”是他们每餐必备的;泰国人也非常喜欢用味精和鱼露调味。他们不喝热茶,而习惯把喝的茶里放冰块,喝饮料也同样喜欢配上些冰块。他们在喝桔子汁或酸橙汁时,总喜欢在里面加放点盐末。这种习惯的养成,可能与他们国内气候炎热有很大的关系。他们饭后有吃水果的习惯,在吃西瓜或菠萝时,不仅爱放些冰块,而且也习惯蘸上些盐末或辣椒末一些吃,认为这样吃起来显得别有风味,他们早餐喜欢吃西餐,午餐和晚餐大多爱吃中餐。他们用餐时,不习惯使用筷子,有的人爱用叉子和勺(右手拿勺,左手拿叉),有的人乐于以手抓饭取食。

①注重 讲究菜品要鱼嫩,注重风味特色。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中喜太咸,爱辛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糯米)为主食,面食吃的不多,对水饺和汤面也感兴趣,乐于吃小蛋糕及干点心。

④副食 爱吃鱼、虾、其他海鲜品、羊肉、鸡、鸡蛋等,也喜欢青菜、辣椒、豆腐、粉丝等;调味品爱用鱼露、味精、咖喱、香菜、小豆蔻、蒜、辣椒酱、黄油、果酱等。

⑤制法 对炸、煎、溜、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粤菜、京菜、沪菜。

⑦菜谱 很欣赏芙蓉鸡片、羊肉狮子头、冬瓜盅、潮州鱼丸、回锅肉、青椒肉、炸虾球、锅贴鸡、干烧鳜鱼、鸡片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啤酒、葡萄酒;爱喝矿泉水、桔子水、橙汁、咖啡、可乐、牛奶等;尤其喜欢喝冰茶(红茶)。

⑨果品 喜欢吃水果中的柑、桔、葡萄、西瓜、菠萝、荔枝、龙眼、苹果、鸭犁等;干果爱吃杏仁、腰果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其远古祖先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后来自欧亚草原的操伊朗语部落。1917年起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29年10月6日成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加入苏联。1991年9月9日宣布独立。

塔吉克斯坦位于原苏联中亚地区东南部。北、西临乌兹别克,南靠阿富汗,东接吉尔吉斯、中国。

塔吉克斯坦全国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人口524.8万,主要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也为数不少,俄罗斯人、鞑靼人等占少部分。

塔吉克斯坦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杜尚别。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为俄语,通用塔吉克语。

塔吉克人重宗教, “斯坦”原属国称号;女子发辫喜细多,还爱头戴小花帽;绿色大多都偏爱, 黑色见了为不妙,左手服务受厌弃, 这点务必要知道。

塔吉克斯坦人十分重视礼节,这对老人更是倍加尊重。幼辈见长者要问安,亲友相遇时要握手、抚须,即使遇到不相识的人也要问候,将双手拇指并在一起道一声好。塔吉妇女穿戴和装饰比较讲究。不论年幼、年长都喜欢戴十分别致的用白布或花布做成的圆顶绣花小帽,外出时帽子上还要披一块大方头巾,一般都是白色的,新嫁娘为红色的,小女孩多为黄色的,并爱佩戴各种银珠玉饰。塔吉克人特殊崇拜鹰,认为鹰象征着勇敢和英雄。他们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纯正洁净;塔吉克人还喜欢绿色,认为绿色象征着幸福和美好。

塔吉克斯坦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多以握手为礼。他们与宾朋好友相见,一般男子行礼时,右手要置于胸前并鞠躬,女则双手扪胸躬身为礼。

塔吉克斯坦人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属十叶派。他们忌讳指点着人说话,认为这是对人的一种污辱。他们忌讳用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使用左手是对人的不敬。他们忌讳用脚踩食盐或其他食物,也不得骑马穿过羊群及接近主人的羊圈或用脚踢羊,否则便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交谈时脱帽,认为戴着帽子才为礼貌的表示。他们禁食猪肉,忌食狗肉、骡肉、驴肉及一切自死的动物肉和血液,还忌讳谈论猪和使用猪制品。

塔吉克斯坦人每日三餐都离不开馕,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还喜欢饮奶茶。他们以肉食为上好的食品,爱吃抓饭,喜欢羊肉汤,并以羔羊肉做的汤为最好。他们非常喜欢中国菜肴,用餐惯于以手抓食取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酥香,注重菜品肉多量足。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咸,爱甜、酸、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为主,离不开馕。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鸡、鸭及蛋类;蔬菜喜欢甜菜、洋葱、豌豆、黄瓜、土 豆、豆苗、西红柿等;调料爱用伏牛花、胡椒、榅桲、色拉、糖、盐、葱等。

⑤制法 对炸、烤、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手抓羊肉、烤鸭、奶油扒白菜等、烤肉、栗子鸡、琥珀桃仁、咖喱牛肉、烤全羊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对啤酒、葡萄酒较适应,喜欢饮料中的矿泉水、柠檬汁、桔子汁、酸奶和奶茶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为“乐土”或“光明富饶的土地”的意思。“兰卡”在梵文中为“岛屿”之意。故“斯里兰卡”又可说是“光明之岛”或“辉煌之岛”。斯里兰卡原名“锡兰”。锡兰是从当地主要民族“僧伽罗”的译音演变而来。梵文中“僧伽罗”是“狮子”的意思。约在2500年前,中印度西北部迁来的僧伽罗人在此建立辛哈勒王朝。“辛哈勒”意为“狮族”,当今斯里兰卡国徽上的狮子就与古代的辛哈勒王朝有关。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获得独立,定国名为“锡兰”。1978年8月l 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斯里兰卡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半岛南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为印度洋东西航运中必经之地。西北与印度半岛隔保克海峡相望。

斯里兰卡全国面积6.561万平方公里。人口1580万。主要民族有僧加罗族、泰米尔族、摩尔族等民族。

斯里兰卡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区,行政区下辖若干村。首都科伦坡。货币为“卢比”。主要语言是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僧伽罗语为官方用语,社会上层通用英语。

斯里兰卡僧侣多, 恪守教规敬重佛;入室规矩先脱鞋, 生活习惯席地坐;微微摇头表“同意”, 这点显得很奇特;狮子普遍受崇拜, 大象为民添欢乐;招待友人敬奶茶, 兰花扎环献宾客。

斯里兰卡僧伽罗人供僧是十分隆重的事。他们要事先约好日期,将僧侣接到家中,迎时,一名鼓手在前击鼓引路,主人头顶佛龛随后,僧众依次而行,到斋主家门时要脱下拖鞋,接受主人的清水洗脚礼,然后屋内席地而坐。主持僧为信徒说三皈五戒,诵经祈祷后开始用餐。用餐要在正午之前开始,由信徒在旁边站立侍候,将饭菜分送僧侣的盘中。斯里兰卡僧侣禁酒不禁鱼肉。饭后,信徒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赠给僧侣一份“供奉”。最后,主持僧为信徒说开示,诵经祈福。斯里兰卡招待客人,有向客人献奶茶的礼貌习惯。因为奶茶是他们的民族传统饮料。他们一般宴客还有给客人送一杯冷开水的习惯。若你不想喝水,定要礼貌谢绝,即用手轻轻碰触一下杯子,主人便会明白你的意思。他们表示“肯定答复或同意”时,一般都微微摇摇头;表示“否定答复或不同意”时,则要使劲地摇头;表示“非常赞同”、“十分明白”时,则要点点头。这与中国人的习惯有一定的区别。他们对奠基、店铺开张或宗教典礼,一般都乐于请贵宾划火柴,把一根根灯芯点燃,以表示庆祝。认为点燃油灯象征着事业的繁荣和生活幸福。他们十分喜爱“兰花”,尊兰花为国花,并视其为友谊的象征。人们还常以兰花扎成花环,并用它来敬献给客人,然后再送上一份酱叶,以表达盛情欢迎。他们对狮子极为崇拜,视狮子象征着勇敢、威严和力量。所以在国旗中都饰有狮子的形象。他们喜欢黑尾原鸡。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美好与幸福,并尊其为国鸟。他们普遍对大象怀有极好的感情,认为大象为人们带来了吉祥。所以人们对其倍加爱护,并时常为其打扮与装饰,甚至争相媲美。他们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认为这样是有礼貌的表现。

斯里兰卡佛教徒见面礼节是施合掌礼。通常要说一句“阿尤宝温”(意为美好的祝愿)。当对方施合掌礼时,客人也一定要还之以同样的礼节。僧伽罗人中最重的礼节莫过于“五体投地礼”(即用双膝、双手和前额均贴于地)。这一般用于重大场合,对佛教长老或父母,受礼者则以右手抚摸施礼者的头顶。以示祝福。“摸脚”也是僧伽罗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即晚辈给长辈或信徒给僧侣施跪拜礼时,要摸一下受礼者的脚背,以示尊敬)。受外国人的影响,目前斯里兰卡人也逐渐流行握手礼。

来访者应注意不同种姓阶层所恪守的宗教方面的种种制约,特别是在食品方面的。

斯里兰卡受到英国的深刻影响,所以适用英国式的问候,以对方的头衔相称是合宜的。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遵守时刻是合乎礼貌的。

斯里兰卡人热忱好客。在开始会见时通常以茶招待。茶是斯里兰卡的民族饮料。

斯里兰卡佛教徒占67%,印度教徒占18%,基督教占8%,伊斯兰教占7%;他们都恪守各自的教义教规。

斯里兰卡的佛教徒除持有的“过午不食”的教规外,还有不进娱乐场所,不骑车,不快跑,不乘母畜拉的车,不戴手表,庙内赤足的规矩。斯里兰卡人大多信奉佛教。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僧侣格外尊敬。乘公共汽车,普通人均从后门上车,而僧人则从前门上车,车前还有僧人专座,他人不得擅坐。他们忌讳使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视左手为肮脏、下贱之手。因此,以左手为他们递送物品是极不礼貌的。斯里兰卡僧侣禁止饮酒;也不喜欢吃蘑菇。斯里兰卡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斯里兰卡人大多以大米、椰肉、玉米、木薯等为主要食物。他们尤以偏爱椰汁和红辣椒,这两样是他们几乎所有菜肴中都离不开的调料。他们有嚼酱叶的嗜好,习惯在 酱叶上抹些石灰,再加上几片槟榔,然后把它们卷在一起嚼。据说这样可以提神;助消化。他们饮用红茶时,一般喜欢放糖、牛奶。农民一般多喜欢饮用一种用椰花酿造的淡酒。他们一般是用手抓食,通常用餐习惯每人面前摆两碗水,清水供净手用,冷开水供饮用。

①注重 用餐讲究简朴实惠,注理色香味浓。

②口味 一般喜清淡,爱辛辣味道。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也爱吃炒面及炒饭等食品。

④副食 喜食鸡、鱼、虾、牛肉、羊肉等,也爱吃青菜、白菜、黄瓜、豆角、西红柿、萝卜、冬瓜、辣椒等蔬菜;调味爱用肉桂、小豆蔻、丁香、柠檬、番红花、咖喱等。

⑤制法 对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咖喱鸡、咖喱牛肉、干烧鳜鱼、茴香牛肉、辣鸡丁、烧茄子、家常豆腐、炸番茄、子姜鸡、茄子泥、扒羊肉条、番茄蛋花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早晨习惯喝床头茶,饭后爱喝咖啡及红茶。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称“沙特阿拉伯”。

“沙特”取自于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在阿拉伯语中,为“幸福”之意;“阿拉伯”一词,为“沙漠”之意。“沙特阿拉伯”即为“幸福的沙漠”之意。1923年9月24日定史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邻。

沙特阿拉伯全国面积214.969万平方公里。沙特阿拉伯人口1100万(1986年),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其余为其它阿拉伯国家移民。

沙特阿拉伯全国共分为5个省。首都利雅得。货币为“里亚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沙特“麦加”有声誉,伊斯兰教发祥地;宗教信仰教规严,注重祭典和禁忌;禁止饮酒忌偶像, 法定不准政象棋;左手府为不干净, 照想千万别随意;国民一般很耿直, 大方热情重礼仪。

沙特人在希吉拉历10月1日至12月10日,公历11月至12日,历时70天,是麦加城举行的穆斯林宗教祭典。“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和创教发祥地。朝觐活动大致分为三朝,即:朝觐、朝谒、朝怀。朝觐活动主要有:受戒、巡礼、奔走与感恩仪式、进住阿尔法特山、谒陵与探泉。凡在麦加参加过朝觐大典的穆斯林,即祟称为“哈吉”(朝觐者)。在沙特阿拉伯人的民族习惯中,一般人总喜欢拉着朋友的手在路上走,认为这是对朋友友好的表示。他们喜欢用咖啡敬客。客人接过咖啡最好一饮而尽,因为在他们的民族传统习惯中,这样才为礼貌之举。饮过后,如想继续饮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小盅不动,主人便会给你再斟,若不想再饮,应按他们的传统习惯,将小盅左右一摇,主人便会知道你的意图。他们非常喜欢蓝色和绿色,视蓝色象征着希望,视绿色为生命之色。他们又把这两种色彩看成是幸福与吉祥的色彩。

沙特阿拉伯人见面时、习惯首先互相问候说;“撒拉姆·阿拉库姆”(你好),然后握手并说:“凯伊夫·哈拉夫”(身体好)。有的沙特阿拉伯人习惯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双颊,这是一种吻礼,沙特阿拉伯贝都印人问候方式很个别,男人见面时要用鼻子碰对方的额头,再互相拥抱,表示友好和亲密。

习惯上的见面礼节是很讲究的。首先你说salaam alaykum(你好),接着是握手并说kaif halak(你身体好吗?),然后沙特人会把他的左手搭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两颊。

如果这位沙特人带着妇女作伴,别指望与她握手,也别指望会把你介绍给她。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但你可能会发现另有几位生意人在场,主人在同时接待好几起会见。

在沙特阿拉伯,准时赴约是受欢迎的。

如被邀请到阿拉伯商人家里吃饭,可以省掉你赴约前的一顿饭,这样你就会有很好的胃口。吃得越多就越能表示你赞赏主人的款待。

如果你的妻子也被邀请赴宴,她多半将分别就座,与其他妇女一起进餐。

沙特阿拉伯没有夜总会,也没有电影院。

当你对东道主的手表、衬衫袖口的链扣或其他用品表示赞赏时要留神。阿拉伯商人往往很慷慨大方。他可能当场把这些东西送给你,而你若不收下的话会伤他的感情。

送礼是受欢迎的,但并非认为必要。不要送酒类或伊斯兰教禁止的物品,例如女人相片或塑像。

交谈

应回避的谈话内容包括中东的政治和国际石油政治。

如果一位阿拉伯商人与你携手同行,不要马上把手抽回。手拉手只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别无其他意思。

沙特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他们讨厌别人用眼睛盯着他们,也反对别人送他们雕塑或女人照片之类物品。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这种举动有污辱人的含义,所以一般人都讨厌使用左手。

沙特阿拉伯人严禁崇拜偶像,在他们的心目中真主只有一个,所以不允许商店橱窗中有模特及出售小孩玩的洋娃娃,而且任何人还不得携带人物雕塑等偶像进入公共场所。在他们的国内,如果有人违抗,不仅偶像要披立即砸碎、携带者还要受到制裁。他们对男女间的接触很忌讳。在他们的国家里,女性用房和男性用房是严格区分开来的。男性不准随便进入女人房间,女人一般也不准在生人面前露面。男人间即使至亲好友聊天,也绝不可提及对方老婆,否则会被认为存心不良。还有严禁饮酒之规定。如饮酒是要受以严刑制裁的。轻者一般要受六个月徒刑或鞭笞之刑的。如胆敢醉酒驾车或秘密制酒,抓着要受象首之刑的。他们还忌讳照像。尤其是未经许可拍照他们的镜头,是要受到他们反对的。沙特阿拉伯还禁止百姓下象棋。他们认为按照国际象棋的规则,车、马、象,甚至兵卒。都可以进攻和消灭国王和王后,这其中含有扇动作用,故严禁下此类棋。

沙特阿拉伯的甸蛮人.把笑看作是一种不友好的行动,是对神明的亵渎。他们反倒视不笑为对客人的友好或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在沙特阿拉伯,还有禁止吸烟之俗,这主要是其教规的限制。沙特阿拉伯人禁食猪肉及一切外形丑陋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

沙特阿拉伯人每日习惯两餐。早餐主要是“弗瓦勒”(一种高粱糊糊)蘸奶油,晚餐为正餐,通常吃烙饼,食用时抹上奶油、蜂蜜等,这是沙特人最爱吃的主食。“泡漠”也是他们常吃的主食,即是将高粱面饼用手掰碎,浇上鲜牛奶或再加上奶油、糖,一起进食。在沙特阿拉伯,“羊眼”被视为极其珍贵的食品,就像中国的“熊掌”一样,属难得的一种珍品。沙特阿拉伯阿西尔人以小麦、奶油为主要食品,高粱面也是他们常用的粮食,肉食一般都在节假日或宴请宾客时使用。沙特阿拉伯贝都印人常把饮红茶或咖啡当成是娱乐,每天必饮。主食以驼奶和椰枣为主,有时也宰羊,把肉和米煮在一起抓食。沙特阿拉伯国家虽严格禁酒,但滑稽的是,他们有些男子却极喜欢喝酒,而且嗜酒如命。他们用餐惯于用手抓饭。他们爱品尝中国菜肴。

①注重 讲究菜肴要色彩悦目,食品要保持鲜嫩。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

③主食 普通喜欢米饭,面食爱吃大饼、面条、也乐于品尝烧麦、锅烙及蒸饺。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等;也喜欢黄瓜、土豆、洋葱、西红柿等蔬菜;调料爱用番茄酱、胡椒粉、盐等。

⑤制法 对烤、炸、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清真菜和素菜。

⑦菜谱 很欣赏口蘑烩羊眼、香酥鸭子、手抓羊肉、番茄牛肉片、砂锅羊头、扒牛肉、烩二样、干炒牛肉丝、香酥鸡、清炖牛肉、清炖鸡、烤全羊等风味菜看。

⑧水酒 普遍都喜欢喝红茶、咖啡、矿泉水等饮料。有些男子爱喝啤酒或果酒。

⑨果品 对水果中的香蕉、哈密瓜、西瓜、橄榄、杏、草莓、樱桃等非常喜爱、干果爱吃杏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蒙古国

“蒙古国”是以本民族的名称而得名的。“蒙古”一词是由“勇敢”和“朴素”两个词素结合而成的。另有人认为:蒙古高原的鄂嫩河上游原有座蒙山,附近有蒙河,生息在这一带的部落即称“蒙古”。1924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11日正式决定改“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名为“蒙古国”。

蒙古位于平均海拔158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内陆国,东、南、西三面与我国为邻,北面与俄罗斯接壤。

蒙古全国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196.53万(1986年)。主要是喀尔喀蒙古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还有少数的哈萨克等民族。

蒙古全国分为18个省和3个直辖市,省、市以下设县(区)。首都乌兰巴托。货币为“图格里克”。官方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有70%人讲突厥语。

蒙古客人性直爽,举止大方又开朗;待人态度极真诚,给人印象好交往;喜欢客随主人意,实实在在最理想;红、黄、兰、白四种色,备受青睐和赞赏;民族礼仪有传统,奉献哈达表敬仰。

蒙古人以待客态度非常真诚而闻名于世。只要他们得知宾客临门,男女主人总会恭敬地站在门口热情迎候嘉宾。宾主机见,不管过去是否相识,都要向客人问候“您好!”、“向您请安了!”等等。客人告辞时,主人往往要举家相送,并一再说些“再见!”、“欢迎再来”、“一路平安!”之类的送行话。蒙古人与客人见面时,还有个特别的待客习惯。他们喜欢拿出自己珍爱的鼻烟壶让客人嗅闻。客人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诚心实意地嗅闻,然后把壶盖儿盖好还给主要。他们与亲人或朋友打招呼问题方式极为特殊。相互见面,一般不习惯先问对方身体如何,而是习惯先问对立的牲畜是否平安?这是蒙古国人的一种传统习礼。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游牧民族整日以牲畜伴,牲畜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离开牲畜他们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经济支柱。故此,亲友相遇一般都不先问对方身体如何,而是先要问牲畜是否平安。

蒙古国人对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爱好:他们崇尚蓝色,认为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因此,他们习惯把自己的国家称为“蓝色的蒙古国”;他们珍视黄色,认为黄色是黄金与珍宝的颜色,黄色是荣华和富贵的象征;他们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幸福、胜利和亲热;他们喜爱白色,认为白色寓意着洁净、质朴和公正。蒙古人很注意尊敬年迈的老人,也很讲究男女之间的相互平等。

蒙古人在社交场合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也施握手礼,但献哈达要属蒙古民族最正统的礼节方式了。尤其是在迎接贵宾时,献达是民间传统的一种礼仪。不过蒙古国人敬献的哈达不同于中国一些民族的白色哈达,而是由丝绸制成的天蓝色有哈达。他们在献哈达的同时,还要向客人献上一碗鲜奶,以表达他们对嘉宾的深深敬意。他们相互见面一般都不施脱帽礼。请让客人只以右手示意,即施请安礼。如果人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请安的时候,男子要单曲右膝,右臂自然下垂;女子施礼则要双膝弯曲。蒙古人亲属间相见时,一般要施亲吻礼,晚辈出远门或归来,长辈列要吻晚辈的前额,以示祝福。

蒙古国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是喇嘛教,还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蒙古人最厌恶黑颜色。把黑色视为不祥的色彩。

蒙古人忌讳别人用烟袋或手指点他的头部,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的举止。忌讳生人依坐在他的蒙古包上,腐烂这种举止有失礼貌。蒙古的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问题。蒙古人在饮食上不吃虾、蟹、海味及“三鸟”(即鸡、鸭、鹅)的内脏,也忌讳吃鱼,因为有些地区的蒙古人视鱼为神的化身。他们不爱吃糖和带辣味的调味品;不爱吃带汁的、油炸的菜肴,不太爱吃米、面食品和青菜;他们还不爱吃猪肉及糖醋类菜肴。

蒙古人最爱吃肉和奶类食品,尤以羊肉食用最为普遍。“手扒肉、烤全羊、石烤肉”等都是他们常用的民族传统佳肴。他们用餐惯用以手抓饭,时而也用刀叉。他们吃肉乐于把整块肉下锅煮,待六节成熟时例捞出,然后用手撕或以小刀切着吃,而且大多食量惊人。

①注重 讲究实惠,注重菜肴的鲜嫩。

②口味 一般口味都偏咸。

③主食 一般惯以牛羊肉为主食。对中国的羊肉馅包子、饺子等食品也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蛋类、鹿、兔、野羊、雉子等;也以乳制品为主要副食品;近来他们开始吃蔬菜。

⑤制法 对烤、涮、蒸、烤、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苏菜及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炒羊肉丝、红烧牛肉、烤全羊、烤羊腿、青椒牛肉丝、脆皮鸡、煎烹鸡脯、牛肉丸子、青葱炒蛋、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烈性酒、尤对马奶酒偏爱,啤酒也乐于品尝;还喜欢饮用红茶和奶茶。

⑨果品 喜欢吃瓜果,甜瓜是他们最爱吃的瓜类品种;干果他们爱吃杏仁、核桃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

老挝是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因其大多数居民是老挝族人(即老龙人)。老挝族也叫“寮族”,故老挝又称寮国。其实“老”和“寮”是中文的两种译法。在佬语里是一回事。老挝建于749年,当时称“澜沧王国”其国王为坤洛王。在佬语中“澜沧”二字即“百万象”的意思,表明老挝大象很多,因此,我国古时也称老挝为“万象之邦”。1975年12月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老挝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西北部。北面与我国云南相接,东丁与越南为邻,西面、西南面分别与缅甸、泰国交界,南面与柬埔寨接壤。

老挝全国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358万(1985年)。统划成三大民族,即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另外还有少部分华人。

老挝全国分上、中、下寮三部分,划分为13个省,1个直辖市,省以下为县、乡、村。首都万象。货币为“基普”。老挝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通用官方语为老挝语。

老挝友人重礼宾,待人态度极诚恳;传统“栓线”迎宾客,表达情意分外亲;惯同客人饮坛酒,意为同你不隔分;“过午不食”为教规,忌吃“十肉”不忌荤。

老挝人接待客人有着别具一格的仪式,即“栓线”(由老大娘或年轻姑娘,把浸过香水的线拴在客人的手腕上,口中还念念有词的对客人祝愿。拴线时,一般先拴左臂,右手同时举起,拴右臂时,则举起左手。手与头齐,像平时打招呼那样,表示敬意)。仪式完后,双手合十,举到额前,说一声“萨”(“但愿如此”之意),被拴上线的人,要经常把白线戴在手腕上,至少要戴三天,因为这洁白的线里,包含着老挝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的祝愿。老挝一些农村,惯用以糯米加配其它原料制成的坛酒招待客人。饮酒时,众人围坛,赤足席地而坐。主人当从打开酒坛封泥,然后插入一些竹管,人们各自握住一根竹管吸饮坛中酒。老挝人认为亲朋友同坛饮酒即可以交流感情,又有一种极为亲切的气氛。老挝人一般不直呼客人的姓名,必须在其名前冠以尊敬或亲切的称呼,如“探”(相当于“某某君”或“某某先生”)“仑、把、岙、那、艾、娥艾、侬”(分别相当于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大哥、大娘或磊姐、兄弟或妹妹)。

老挝卡族人最爱用木耳环作装饰物。认为木耳环越粗大越漂亮。因此许多人耳佩笨重的木耳环,致使耳孔异常宽大,甚至有的人耳重几乎下搭至肩。

老挝人与客人相见时,惯施合十礼(即双手十指并拢合掌举起)。施合十礼有以下规矩:对僧侣、王族、长辈、上司等向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合掌要置于额前;对下辈、下级等身份比自己低者,手掌置于颌下,对平辈或普通人等,合掌要置于脸前。现在一般多以平等处之。施合十礼的同时,问候“沙迈迪!”(你好!)。目前虽说也时兴握手礼,但一般女子仍多用合掌礼。

老挝人大多数奉佛教,其佛教徒主要守持五戒,但不吃素,只忌食“十肉”(即:人、象、虎、豹、狮、马、狗、蛇、猫、龟),日进二斋,过午不食。

老挝人忌讳别人触摸他们的头。认为头是最神圣的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他们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和下贱的,使用左手实际上是对人的污辱。

老挝人平时饮食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糯米饭与鲜鱼,逢年过节才杀猪宰羊。卡族人最喜欢以棕榈粑粑为主食(这是一种以棕榈粉制成的饼,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烤熟的食品)。很多人都将其视为珍贵的食品。他们在嗜嚼槟榔和吸烟的习惯。就连妇女也不例外。他们很乐于品尝中国菜肴。他们用餐一般都不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惯于用手抓饭。

①注重 用餐讲究实惠,注重菜肴花色。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酸、微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糯米)为主,也爱吃豆沙包。

④副食 爱吃鱼、虾、鸡、鸭、羊肉、猪肉、牛肉等;也喜欢番茄、豆腐、蘑菇和新鲜蔬菜;调料常用葱、蒜、辣椒、香菜、油、酱、盐等。

⑤制法 对炒、烧、串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及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白糖拌藕片、北京烤鸭、烤乳猪、干烧鸡脯、冬瓜盅、涮羊肉、火烧冬笋、干烧鳜鱼、葱爆牛肉丝、青椒鸡丝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科威特国

科威特国简称“科威特”。

据传,17世纪时,科威特这块地方被称作“古赖因”,意为“犄角”。1760年,从贾赫腊到海角修起了一道土墙,将陆上三面围住,墙外挖一道护城壤,以抵御附近部落的侵袭,保护自己得以在这里繁衍生息。科威特人特别喜欢这座城堡,并将它叫作“小城堡”。“小城停”一词,在阿拉伯语中,音即“科威特”。1961年6月19日独立时,“科威特”便作为国外被确定下来。“科威特”好是国名,又为首都名,也是省名,还是省会名称。

科威特位于西亚波斯湾西北岸,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

科威特全国面积1.7818万平方公里。人口180万(1986年)。有40%是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印度人、巴基斯坦等国的侨民占一多半。

科威特全国划分为4个省。首都科威特城。货币为“第纳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科威特人很实在,客套他们反见外;为人特别守信义,乐于助人讲友爱;左手服务很忌讳,难以接受和忍耐;脚掌冲人最讨厌,礼貌常规不奇怪。

科威特人待人友善、感情真挚,乐于同朋友亲密无间,一般在走路时,总习惯拉着友谊人的手一起并肩而行。他们认为这样更新近更友好,对友谊人有忠厚实在之情。宾朋在餐桌上多吃,他们是会感到很高兴的。他们在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事先定好的约会,是一定要准时赴约的。他们酷爱大海,尤以对海上俱乐部感情最深。他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就是动物中的猎鹰和马。

科威特人与客人相见时,习惯首先对客人问好,说“撒拉姆·阿拉库姆”(你好),然后施握手礼并同时说:“凯伊夫·哈拉克”(身体好)。为了表示更加尊敬,除握手外,有时还要吻鼻子和额头。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一般习惯施用拥抱礼和亲吻礼(既拥抱的同时相互亲吻对方的双颊)。但这种礼节仅限于男性之间。

科威特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并严格遵从伊斯兰教的教规。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他们认为右手洁净,左手为肮脏、下贱之手。所以使用左手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举动。他们忌讳初次相见就送礼。尤其是以酒或女人照片为礼物,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认为这是违犯教规的,同时也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有人把脚掌朝向他们。认为脚掌朝人是对人侮辱的一种动作。在社交活动的闲谈中,忌讳有人提丐中东有争议的话题。科威特属禁酒国家。所以他们是不饮酒的。科威特人禁食猪肉及动物内脏,他们也不吃怪形食物;并且忌讳谈论猪,也忌讳使用猪制品。

鱼是科威特人的重要生活食用品,祖贝德鱼最受他们的欢迎,并被认为是世界上味道最美的鱼种之一。在科威特,许多家的墙上都挂有祖贝德鱼的画片,他们常以此来引为骄傲。他们很喜欢吃中餐。他们把中餐视为世界上最好的饭菜。他们用餐习惯席地而坐,用手抓饭吃。但近年来受外界的影响,很多人也使用起饭桌和椅子来。

①注重 讲究菜肴色香味美,注重菜肴质高最小。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食,也吃蒸饺等面食品。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骆驼肉、鸡、鸭、鹅类肉及蛋类;蔬菜喜食西红柿、黄瓜、南瓜、茄子、洋葱、卷心菜、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油、丁香、豆蔻、郁金粉、芫荽等。

⑤制法 对凉拌、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然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及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酸味泡菜、青炖牛肉、干炒牛肉丝、香酥鸡、清炖鸡、爆荔枝、炸茄夹、云片鸽蛋、琥珀桃仁、清蒸目鱼段、手抓羊肉、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茶中红茶或绿茶以及咖啡等饮料,凡含酒精的一切饮料均属禁品。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简称“吉尔吉斯”。

吉尔吉斯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早期民族史与匈奴、丁零、乌孙、塞族人等有联系,后因蒙古人进入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部分突厥部落逐渐向西迁徙,往南直到帕米尔山脉后形成民族,住地西部原属洪罕汗国,1876年并入沙俄;中、东部原为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叶被沙俄强占;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6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成为加盟共和国;1990年12月12日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

吉尔吉斯位于原苏联中亚地区东北部。北临哈萨克,西靠乌兹别克,南接塔吉克,东南与中国新疆接壤。

吉尔吉斯全国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人口436.72万。主要民族有吉尔吉斯族、俄罗斯族和乌兹别克族等。

吉尔吉斯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原名伏龙芝,1991年2月改名为经什凯克。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是俄语,通用吉尔吉斯语。

吉尔吉斯称“斯坦”,清真之国伊斯兰;重视宗教和信仰,喜交朋友谊善言谈;多把绿色视生命,“真主保佑”为吉言;羊肉食品为佳肴,民间习俗手抓饭;左手一般都厌恶,多对右手有好感。

吉尔吉斯人喜欢结识朋友,对人诚挚中肯,言谈爽快耿直,待人彬彬有礼。他们在“牧羊人节”、“丰收节”、“开斋节”等时节,最喜欢举行赛马、架鹰打猎等活动。他们对马怀有很深的感情,并且倍加喜欢,还视马为吉祥的象征。他们对绿色偏爱,并视绿色为生命色彩。

吉尔吉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多施握手礼。在与亲友间相见时,还常以右手按胸并鞠躬为礼,同时要说句祝愿的吉言。

吉尔吉斯人多信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他们对指点着人说三道四很厌恶。认为这是有意污辱人的举止。他们对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是看不惯的。认为使用左手是无礼的表示。他们对在众人面前挖鼻孔、掏耳朵、剔牙等举止很反感。认为这些都是令人作呕和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死亡和丧葬的色彩。吉尔吉斯禁食猪肉、骡肉、驴肉、狗肉;也忌讳自死的动物和血液。

吉尔吉斯人特别爱吃羊肉,尤以烤全羊更为喜欢;日常以馕为主要食品,伴之以抓饭。他们对中国饭菜极为偏爱,而且乐于品尝;用餐除在官方场合有人使用刀叉外,一般都多以右手抓食物取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注重菜肴量大肉多。

②口味 一般口味都偏重,爱辛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爱吃饼类食品。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鸡、鸭、鱼、蛋类等;蔬菜喜欢葱头、土豆、黄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胡椒、丁香、小茴香、盐、糖等。

⑤制法 对烧、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烤全羊、涮羊肉、奶油扒白菜、香酥鸡、苹果盅、手抓羊肉、红烧牛肉、干烧鱼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柬埔寨

相传高棉族的始祖是一位名叫“卡姆布”的英雄,于是,高棉族便把自己的国家叫“卡姆布其亚”。其后便成了柬国名的语源。1976年1月5日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1990年2月3日定国名为“柬埔寨”。

柬埔寨位于印度支那半岛西南部。东和东南部、北部、西北部分别同越南、老挝、泰国相邻,西南临泰国湾。

柬埔寨全国全面18.1035万平方公里。人口706万(1984年)。绝大多数是高棉人,华人占5.1%,越人占3.5%。柬埔寨全国分19个省,另设7个大区,省以下设县、区、乡、村。首都金边。货币为“瑞尔”。通用语言为高棉语,法语为官方语言。

柬埔寨人守“十戒”,因其多为佛教界;“过午不食”、“忌杀生”,厌弃“白色”和“孔雀”;僧侣不准鞋入屋,不然就如犯罪孽;

星期六为不吉利,忌用左手莫超越;国民诚挚讲友善,礼貌热情特亲切。

柬埔寨的僧侣必须遵守“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歌舞视听,不涂饰香鬘,不坐高广大床,不蓄金、银、财宝。柬埔寨人有个古老而美好的穿戴的习惯,他们喜欢用五彩缤纷的服饰色彩来表示日子。星期一喜欢用嫩黄色,星期二爱用紫色,星期三乐于用绿色,星期四用灰色或浅蓝色,星期五红色,星期六是黑色,星期天是红色。上述习惯穿戴方式,在宗教活动中特别盛行,因此被誉为“七彩星期”。柬埔寨人质朴、友善,很注重礼节礼仪方式。当他们对你施礼时,很乐于你学仿他们的礼节方式还礼。

柬埔寨人与客相见时,一般多施合十礼(即双手十指相合,置于胸前,稍微俯首)。他们还有个特殊的民间传统礼节,亦行“绑手礼”。据说施这种礼是柬埔寨人对客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之举。他们在外界的影响下,对握手礼也开始时兴起来。

柬埔寨人大多信奉佛教,因受宗教的影响。养成了“过午不食、尊重鸟兽”的习俗。他们不肯杀生,不多食动物肉。在探望柬埔寨僧侣时,忌把鞋子带入门内,若违犯此规矩,就被认为犯了罪孽,柬埔寨人称之为“拍蒲”。他们把“星期六”视为鬼魂妖魔喜欢的日子,是不吉利的。他们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承担厕所里任务的,是极不洁净的,右手才干净的手。他们忌讳白色;忌穿白色裤子和纱笼。认为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他们忌讳别人触摸他们的头部。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不容随意独摸,否则便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他们忌讳孔雀或其形象的图案等。

柬埔寨人大多以大米为主食,鱼、虾为主要副食品。他们平时惯用盐将鱼腌在罐里贮藏,或做成鱼酱、鱼露,以留日后食用。他们很爱吃生辣椒、葱、蒜、姜等富有刺激性的食品;他们还爱喝酸鱼汤;饮酒的人在柬埔寨中很普遍。柬埔寨男子一般都爱抽烟,女子大多都爱嚼槟榔。他们除和尚日吃两餐外,一般都一日三餐。进餐时,一般不用桌椅,而是脚向后席地跪坐。他们用餐不习惯使用筷子,而是用盘子、叉子、汤匙、或用手抓饭。他们饭后有漱口的习惯。他们普遍喜食中餐素菜。

①注重 讲究饭菜花样,注重量少质精。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爱微辣、甜、酸味道。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

④副食 爱吃鱼、虾、牛肉、鸡、鸭、蛋类等。也喜欢西红柿、黄瓜、生菜、玉兰片、蘑菇、干贝等;生辣椒、葱、姜、鱼露、大蒜是他们不可缺少的调料。

⑤制法 对凉拌、烧、炒、串烤、糟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素菜、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青椒鸡丝、菠萝凉拌鸡、干烧镢鱼、葱头牛肉丝、虾仁炒面、清蒸明虾、滑蛋虾仁、笋丝鱼条、酸鱼汤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据考古学家于省吾在《释中国》一文中披露:“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京师”、“都城”之意。也有人把华厦族、汉族地区称为“中国”。因其多建都于黄河南北,故此,“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又都与“中国”的含义相同。到清代,虽又进一步实现全国的统一,但“中国”仍未用做国名。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国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式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邻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接壤,西北和东北面是吉尔吉斯、哈萨克、俄罗斯联邦,正北面为蒙古,东和东南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相望。

中国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1.336825021亿(1990年)。其中汉族占全国总人口听91.20%,另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等55个少数民族,共九千多万人。

中国大陆划分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年),省下设专区、省辖市、区(县)、乡、村。首都北京。货币为“人民币元”。通过用汉语,许多民族也用本民族的语言。

神州中结,礼仪之邦; 民族众多,习俗百样;烹调技艺,举世无双; 居民百姓,纯朴善良;性格正直,忠厚心肠, 待人接物,热情大方;讲究礼貌,客套非常,欢迎外宾,多多来往。

中华民族以友善好客而闻名天下,重文明讲礼貌世人皆知,待客热情诚恳,语文谦虚。常用词有:初识习惯道“久仰”;久别一般道“久违”;征询意见用“指教”;拜求指点用“赐教”;借助帮忙说“劳驾”;表示歉意说“包涵”;伴朋随友称“奉陪”;等客会友称“恭候”;宾朋登门叫“光临”;看望客人叫“拜访”;聚友先离为“失陪”;劝止送行为“留步”。中国的语言复杂,表达内容丰富。吉祥话、吉利语有:“恭贺新禧”、“万事如意”、“一路顺风”、“健康长寿”等。吉利礼、吉利物有:“苹果”(含平平安安之意),“寿桃”(含健康长寿之意),鱼(含富裕、富富有余、年年有余之意)等。中国有句俗话“好事成双”,一般都以双数为吉利的数字,尤以“6”数为最受欢迎的数字,人们常言“六六顺”。这还因“6”与“禄”同意,是有钱财、有福气的表示。对单数中的“9”数也很赞赏。这主要是因为“9”是个位数中的最高之数,人们称之为“天数”,其象征着极高、极广、极大、极深之意。又因“9”与“久”谐音,有长久、永久的预示,所以也被人们誉为吉祥之数。

中国人普遍喜爱红色,并把红色称之为胜利之色;喜欢绿色,认为绿色代表央然的春天与幸福;重视黄色,人们把其视为安全象征色。偏爱把“福”字倒贴,即福到了,寓意着幸福即将到来。最崇拜龙,有龙为神之说。最喜爱珍稀动物大熊猫,并将其视为国宝和吉祥物。爱牡丹花,是因为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还爱梅花,人们视其为民族团结、勤劳勇敢的象征。中国人常用的手语、头语有:常以右手或左手在前左右单摇摆的手势(手掌心朝外),表达“没有”或“不行”的意思;常以右手成拳同时上立食指的手势,表达“称赞”和“好”的意思;常用点头的同时并躬身的动作来表达“谢谢”;常用右手臂上伸同时直立仰手的动作表示“再见”的意思。

中国古老的传统礼节有作揖、跪拜,在广大的宵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仍流传较广。目前中国人在社交场合最为普及的见面或辞别礼节是握手礼,有时告辞握手后往往还要目送和摆手示别。亲朋好友久别重逢时,也有施拥抱礼的。信奉佛教的人要施双手合十礼。维吾尔族人相见时,一般要以右手近胸同时深鞠躬为礼。藏族、蒙古族等同胞以敬献哈达为最高礼节。军人相见要行举手注目礼(即敬礼)。学生晋见老师,以及舞台演员谢幕常用鞠躬礼,以表达崇敬。人们祝贺胜利或表示欢迎,普遍以鼓掌为礼。

见面时稍稍欠身弯腰是适当的,也可以握握手。中国人很很拘礼,在相互介绍时用全部职称头衔来称呼客人。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但要有思想准备,在中国企业家作出决定之前得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外国商人通常会发现他们到中国的旅程是经过周密安排的,因此遵守时间十分重要。

中国人很少在家里接待客人。

客人应到得略微早一点,应在餐后不久就告辞。在进餐时要准备多次祝酒,表示感谢、高兴与友谊。

为表示礼貌,每种菜都得尝一下。吃饭时要把饭碗端近嘴边。

用餐时一般不谈生意业务。

赠送昂贵的礼物会使对方感到尴尬,而且通常是不为中国人所接受的。

交谈

谈谈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异以及中国所取得的进展是恰当的话题。

中国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教派人占绝大多数。

中国人普遍忌讳旁人在自己面前吐痰、控鼻孔、擤鼻涕。认为这是不讲公德的行为。普遍忌讳有人双目盯视自己,认为这是不怀好意。普遍忌讳礼物“送钟”。因其与“送终”同音,使人感到丧气。有些地区的人忌讳把寸雨伞送人。因“伞”与“散”同音,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吃梨忌讳分着吃,或一梨切成几瓣分着吃,因为“分梨”与“分离”同半,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忌讳听到乌鸦的叫声,认为这是不祥的兆头。普遍忌讳有人有筷子敲击碗碟,因为这会使人联想到乞丐要饭。送花忌讳双束,人们普遍视送双束不是好征兆。普遍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葬礼的颜色。普遍忌讳用红笔写信及签字。因为这含有断交之意。江浙一带对“13”也有所忌讳,他们常把呆笨、愚蠢的人称为“13点”。有些地方的人不喜欢“14”数,认为“14”和“失事”音相似。

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等,都视猪、狗、驴、骡为“不洁之物”,禁忌食用。尤其禁忌食猪肉,并不能言及和接近。伊斯兰教还禁忌食用自死物、血液,认为这些同样是不洁净的“秽物”。瑶族、畲族、锡伯族、满族、拉祜族等忌食狗肉,他们还禁止打狗和杀狗。

中国人一般多是一日三餐,分早、午、晚餐。用餐绝大多数使用筷子,以碗盛饭,以盘盛菜,这与西方人的用餐方法截然不同。

①注重 讲究烹饪技艺,注重菜肴色、香、味、形。

②口味 总的特点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酷热的盛夏,人们都愿食用一些口味比较清淡爽口的菜肴;在寒冷的冬季,大多数人的口味又都转转向油重、味浓的菜肴。

③主食 总的习惯是:南方人爱吃米饭,面食在心目中只占调剂的位置;北方人爱吃面食,喜爱饺子、馅饼、馒头、包子、大饼等。米饭在北方人的心目中是调剂品。

④副食 爱吃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鱼、虾蟹、海参等,南方人还爱吃蛇肉,有的少数民族人爱吃马肉、驴肉、驼肉、鹿肉等。蔬菜有西红柿、茄子、黄瓜、豆角、冬瓜、南瓜、苦瓜、辣椒、香菜、柿子椒、茭白;莴笋、豌豆、土豆、胡萝卜、便萝卜、水萝卜、豆芽菜、豆腐、豆制品等。干菜类爱吃黄花、黑木耳、银耳、海带、紫菜等。调料爱用糖、盐、味精、胡椒粉、花椒、大料、葱、姜、蒜、料酒、酱油、醋、酱、香油等。

⑤制法 对煎、炒、焗、炸、烧、焖、蒸、爆、扒、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有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京菜、沪菜、津菜、辽菜、秦菜、素菜、鲜族菜、维吾尔族菜、晋菜、豫菜等几十个菜系。普遍喜爱川菜、鲁菜、粤菜、江浙菜四大菜系,但各地均对本地的地方风味更有好感。

⑦菜谱 普遍欣赏四在菜系中的主要名菜。如川菜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红烧雪猪、樟茶鸭子、毛肚火锅、回锅肉等;鲁菜的清汤银耳、德州扒鸡、油爆、双脆、火靠大虾、锅烧肘子、红烧海螺、九转大肠等;粤菜的龙虎斗、片皮乳猪、冬瓜盅、叉烧肉、蚝油牛肉、文昌鸡、五彩瓤猪肚、脆皮鸡等;江浙菜的烤方、生爆鳝片、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童鸡、松鼠鳜鱼、水晶肴蹄、鸡火煮干丝等。

⑧水酒 对饮料中的矿泉水、桔子汁、汽水、可口可乐、雪碧等都较喜欢。一般北方人爱喝花茶,黄河流域附近人喝红茶,南方人爱喝绿茶,东部边陲地区及青海等地人喜欢喝紧压茶,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人爱喝奶茶。北方人爱喝酒度高的当地“时髦”酒及名牌酒,南方人爱喝酒度低的当地曲酒和黄酒及名牌酒;一般人对啤酒、香槟酒、果酒都能适宜。

⑨果品 对果品都很喜欢。常用水果有:西瓜、哈密瓜、甜瓜、白兰瓜、苹果、梨、柑桔、香蕉、桃、李、杏、梅、荔枝、菠萝、柿子、鲜枣、葡萄、荠、草莓、山楂等。常用干果有:花生米、红枣、乌枣、核桃、柿饼、葡萄干、甜杏仁、黑瓜子、白瓜子、松子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

古代波斯人自称为“伊兰”,伊朗就是“伊兰”的译音,在古波斯语中为“光明”之意。还有人说,伊朗是“雅利安人”音转而得名的。据说“雅利安人”是由远古时期当地居民与从中亚草原来的部落混合而成的。1979年4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面与土库其接壤,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为邻,东靠阿富汗、亚美尼亚、巴基斯坦,南隔波斯湾、阿曼湾与阿拉伯半岛诸国相望。

伊朗全国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4976万(1986年)。主要是波斯人,其次还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等。

伊朗全国划分为23个省,省下设县、区和市镇。首都德黑兰。货币为“里亚尔”。官方语言是波斯语。

中东伊朗等级清, 不同等级互分明;金鱼吉祥都厚爱, 大多对其有感情;“十三”数字很忌讳, 认为遇其兆不幸;最怕品评婴儿眼, 若遇准有灾难生;左手视为最肮脏, 物品禁使其递送。

伊朗人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他们对打招呼的礼貌语言很注重,一般人们相见时都要说:“萨拉姆!”(你好),甚至不相识的人见面也是如此。他们素来有敬重长者的美德,并以此感到自豪。在每个家庭中,晚辈都非常尊敬自己的父母,尤为敬重父亲。他们时间观念很强,习惯准时赴约,认为这是外交的礼节问题。玫瑰花是伊朗人最喜爱的鲜花。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圣洁、完美、幸福和纯贞爱情的象征,并喻之为国花。他们对金鱼怀有很深的感情,认为金鱼是一种美丽而又吉祥的观赏物。他们特别喜欢兽中的狮子,认为狮子有神圣和吉祥的意义。

握手加上欠身弯腰是习惯的见面方式。

来访者对伊朗主人应以姓氏称呼,或用他们的学衔或职衔称呼。

商务上的会面多半是预先约定的。商务会议要求准时到达,而在一般社交活动中准时就不那么重要了。

应邀赴宴时,带一份盆景或鲜花或糖果是合乎习惯的。礼貌的做法是经过再三推辞而后接受邀请。

交谈

客人是众所瞩目的中心,人们指望你能就各种不同的话题进行交谈。

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都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他们等级观念很强,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等级的礼节;身份相同的人以互相吻嘴唇为礼;身份稍差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相差很大的人,则一方应俯拜在另一方面前为祀。男人不与女人握手。

伊朗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除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外,还规定不食自死、病死或未经阿訇、毛拉念经宰杀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之肉。他们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13”数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难。他们忌讳左手递送物品,把左手称为肮脏之手、下贱之手。他们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若有人这样,他们可能会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在饮食上忌吃无鳍无鳞的鱼;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

伊朗游牧地区的人们以牛奶、黄油和奶酪为主;在农业地区,主食是面饼、馕和米饭。他们普遍喜食被称作“毛斯特”的酸奶子,常把米饭、肉、蔬菜和调料调在一起做成抓饭。伊朗的土库人对羊头肉、羊脑和羊脚最感兴趣,认为其营养价值最高,所以总习惯留给小孩吃。他们也喜食羊排,吃时不常敲开骨头吮吸骨髓。饮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多爱喝红茶,并喜欢在茶中加些糖,或把块糖放在嘴里再饮茶。他们还有个极其古怪的习惯,即常以当地的粘土为食。市场上有食用的粘土出售,一种叫“马加拉特”的粘土,还被人们视为珍品。他们一般食量不大,喜素食。一般在餐桌上只备水杯和食盘,习惯用右手抓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量少质精,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

②口味 一般口味清淡,偏爱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也吃米饭。他们爱吃中国的大饼、咖喱三角饺、炸小包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鸡、鸭、鱼、牛肉、羊肉及蛋类等;蔬菜喜欢茄子、菠菜、西红柿、黄瓜、洋葱、胡萝卜、辣椒、豌豆、大豆、土豆等;调料爱用胡椒、芫荽、橄榄油、醋、盐等。

⑤制法 对串烤、煎、炸、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咖喱鸡、炸脊髓、青椒鸡丝、烩羊三样、干烧鳜鱼、砂锅羊头、烤嫩鸡、红炖羊蹄哈巴、子姜鸭块、糖醋鱼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凉开水、桔子汁、果子露、红茶及咖啡等,有人也爱喝白兰地。

⑨果品 爱吃苹果、草莓、葡萄、樱桃、石榴、哈密瓜、西瓜、桃、香蕉等;干果喜欢核桃、杏仁和葡萄干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马来西亚

马来半岛是个盛产黄金的地方,“马来”二字,在马来语中,意为“黄金”。“马来西亚”作为马来群岛的同一词,19世纪下半叶曾一度被欧洲人所采用,但它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只是1960左右的事。

马来西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沙巴地区和沙捞越地区合称“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

马来西亚全国面积32.9293万平方公里。人口1610.9万(1986年)。大多为马来族人和华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占很少部分。马来西亚划分为13个州,即马来西亚的11个州,加上沙捞越和沙巴2个州,另设首都为直辖市。首都吉隆坡。货币为“林吉特”。马来语为马来西亚国语,英语和华语为通用语言。

马来西亚“伊斯兰”,定为国教重尊严;生活习俗忌讳多,喜爱绿色很普遍;待人热情心忠厚,讲求信义守时间;性格善良又纯朴,民风和睦万代传。

马来西亚人路遇相识的人,都要相互问候。一般是其中一人以阿拉伯语“真主保佑、一路平安!”向对方致意,另一方也要以“愿你一样好!”来回敬对方,两人以手接触后,举到胸前一下,表示施礼。他们特别注重社交上的衣冠整洁。无论谁到他们的家中访问,进内厅前必须先将鞋脱掉,放在楼梯口或门口,然后方可进屋。他们对来访宾客十分热情。一般他们都要用当地驰名的马来糕饼或点心、茶、咖啡、冰水及栳叶(一种当地的药用植物叶)来招待,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他们时间观念较强,讲求信义,对事先的约会,他们是一定会按时赴约的。他们重视饭前洗手。一般他们都愿意用水冲洗,不愿用湿毛巾干擦。另外,他们还喜欢在外贸桌上备有“水盂”,以供他们用餐过程中随时浸涮手指。

马来西亚人普遍喜爱绿色,并视绿色为吉祥之色。马来西亚伊班族人崇拜犀鸟,并把其奉为神灵。他们相信有犀鸟的保佑,就会吉祥如意,就会有好收成。“扶桑花”是马来西亚的国花。人们把其喻为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也有人将其喻为革命的火种洒满大地而燃起熊熊大火,使殖民主义者相继后退。

马来西亚在社交合同客人见面时,一般是施握手礼。他们年轻人见到老年人时,一般要相互紧握双手,然后再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如鞠躬)。他们同一般熟悉的人相见,男子之间,一般要互相接角一下右手,然后各自用右手扪胸示礼。马来西亚妇女见到男子,施礼前要先用手巾盖住手掌,再同男人的手掌相接触,然后把手伸至胸前作抱状,同时身体稍向前弯下鞠躬。这是马来西亚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传统礼节方式。此外,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施礼方式:双方见面时,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拢,然后再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角摩,再用手从脸部由上而下轻轻一抹,再向胸前一点,与此同时彼此互相说:“愿真主保佑你!”。

这个国家最大的族群是马来人,在进入马来人的住家或清真寺时必须脱鞋并取下太阳眼镜。在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对乱扔纸屑杂物要处以重罚,所以得小心别乱丢烟蒂。

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国语,但那时广泛使用英语,特别是在商界。

男人与男人见面时通常握手,而在男人与马来西亚妇女之间则稍稍弯腰或点头招呼更为适宜,特别是对老一代的马来西亚妇女。到马来西亚去时也要准备好商业名片。

事先约是恰当的。准时赴约是应该做到但并不强调必须做到的。

马来西亚人对外宾一般都很友好热忱。商务活动中,请客吃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在饭店里以午宴或晚宴招待。

在穆斯林式的宴席上,千万不要用左手去触碰食物。按照主人的方式行事是万无一失的。穆斯林人吃猪肉,也不喝带酒精的饮料。印度教徒和某些佛教徒不吃牛肉。按传统习惯,马来人和印度人用手取食,华裔则用筷子和汤匙。

送礼的习俗也随着华裔、马来人和印度人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有所不同。但不论受礼者属于哪个族群,用左手递送礼物或马上打开礼物来看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如果主人赠送礼物给你,写一封感谢信是理所应当的。

交谈

马来西亚人大多喜欢谈论一般事务、家庭生活、体育运动和食品之类的话题。

马来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少部分人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马来西亚人恪守宗教的教规,会宾宴客从不备用酒水,而是以茶或其他饮料来替代。他们的头部、背部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若有他人触摸他们的头部或拍打后背等,是不会得到好言相待,甚至会闹出乱子的。他们忌讳双腿分开坐和翘着“二郎腿”,认为这是极不文明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卑贱和不洁净的,使用左手是对人的极大不敬,是令人不能接受的。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认为,宾客若在主要家不吃不喝,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并会引起主人的反感的,有的甚至会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马来西亚人忌讳乌龟。认为这是一种不吉祥的动物,给人以“色情”、“春药”和“污辱”的印象。他们认为狗是一种肮脏的动物,会给人带来厄运的瘟疫,并令人生厌。马来人不但禁吃猪肉和狗肉;也不吃自死的动物肉和血;他们还忌讳使用猪制品。

马来西亚人食物一般以米饭、糕点、椰浆、咖喱为主;喜欢带有辣味的菜肴。马来西亚风味“沙爹”(即:烤鸡肉或羊肉串),是宴席必备的佳肴。他们吃中餐的兴趣似乎还要比吃西餐更浓些。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会时,才偶尔用匙和叉。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吃饭一般都习惯使用筷子和勺子做餐具;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吃饭一般惯用手抓饭或用勺子取食。

①注重 讲究饭菜量少质精,注重饮食及餐具的洁净卫生。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香辣味道。

③主食 以主饭为主,也爱吃花卷、豆沙包、炒面、什锦饭、锅烙、馄饨等食品。

④副食 喜欢吃牛肉、羊肉、鸡、鸭、鱼等,也爱吃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菜花、土豆、青椒、菠菜、豆角等;调味爱用咖喱粉、胡椒粉等。

⑤制法 对煎、炒、炸、烧、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咕噜肉、香酥鸡、辣子鸡丁、干烧鳜鱼、番茄里脊、炒肉青椒、鲜蘑菜花、糟熘鱼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他们禁酒,喜欢红茶、咖啡以及一些软饮料,尤为爱喝椰子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

孟加拉国也是以民族名称为而得名的。“孟加拉”即由古代“孟加人”加上“拉”(“阿里”的变音)组成。英国入侵后,讹传为今名“孟加拉”。1972年1月7日,正式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孟加拉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西、北、东与印度、东南与缅甸为邻、南濒孟加拉湾。

孟加拉国全国面积14.3998万平方公里。人口1.017亿(1986年)。约有20多个民族,其中绝大多数是孟加拉人。

孟加拉国全国划分4大政区,下设20个县。首都达卡。货币为“塔卡”。孟加拉语为国语,通用英语。

孟加拉人重友情,接宾待客笑脸迎;拍打后背最忌讳,左手待人为不敬;“十三”数字多厌弃,酒为禁品不准用。

孟加拉国人爱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像邻国巴基斯坦那样倾向于欧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观念都倾向于亚洲。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特别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特别喜爱荷花。习惯称荷花为“花中君子”,并视荷花为“吉祥”、“平安”、“光明”、“纯洁”的象征。

孟加拉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因为他们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合十礼。客人也应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

当你被引见给男人时,习惯上握手为礼。若引见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来。

人们高度重视准时赴约。

通常在饭店或俱乐部里款待客人。按习惯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这类活动。

孟加拉国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部分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国人忌讳有人拍打他们的后背。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现。他们对不经他们同意就给他们拍照片的做法很反感。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因此,用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竖拇指这个手势,并视其为不礼貌的举止。他们不喜欢“13”,认为是个消极的数字。

孟加拉国的伊斯兰教徒恪守禁酒的教规,教徒信是不饮酒的。也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还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

孟加拉国人对中餐倍加喜欢。他们用上除在社会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惯于用手抓食取饭。孟加拉查克玛人多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为鱼肉和蔬菜,他们除了食用鸡肉、牛羊肉、鹿肉、青蛙肉、螃蟹外,猪肉也是他们常用的肉食(因其为非伊斯兰教),竹笋也是查克玛人十分喜爱的食品。

①注重 讲究菜肴色味,注重菜肴品种多样。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辛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也爱吃甜点心等。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鸭、蛋类;蔬菜喜欢青椒、土豆、豌豆、黄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咖喱、胡椒粉、番茄酱、糖、味精等。

⑤制法 对涮、烩、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和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大拼盘、北京烤鸭、香酥鸡、干烧鳜鱼、鸡油菜球、咖喱牛肉、手抓羊肉、青椒肉丝、南煎丸子、奶扒鲜桃仁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格鲁吉亚共和国

格鲁吉亚共和国简称“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民族名得于人名“格奥尔基”,据传他是格鲁吉亚的守护神。格鲁吉亚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后居住在南高加索山区的卡尔特人、斯凡人和明格列尔人。4至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11至13世纪,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3至14世纪,先后遭鞑靼人和贴木儿帝国入侵;16至18世纪归伊朗、土耳其统治;19世纪初至1864年被沙俄兼并;1921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36年12月5日成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6日经全民投票后宣告独立,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

格鲁吉亚位于原苏联外高加索中西部。北、东靠俄罗斯联邦,南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接壤,西临里海、与土耳其相连。

格鲁吉亚全国面积6.97万平方公里 。人口545.6万。主要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俄罗斯人占少部分,还有少数的奥塞梯人、阿布哈兹人等。

格鲁吉亚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第比利斯。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是俄语,通用格鲁吉亚语。

格鲁吉亚人粗犷,脾气秉性很豪放;民族传统重礼仪,坦率耿直又大方;红色视为吉祥色,普遍对其较崇尚;黑色多为人厌恶,黑猫更让人沮丧;“十三”之数多反感,视为凶数不吉祥。

格鲁吉亚人在与客人相见时,总习惯客人同他们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再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他们性格粗犷豪放、坦率耿直、慷慨大方、喜欢结交、待人友好、热情亲切。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喜欢送礼,礼物多少不均,但他们愿意受礼礼貌地接受礼物,除需用“谢谢”之语表达谢意之外,一般他们不喜欢过多的客套。因为过多的客套容易使他们误解为有虚伪之感。他们对红色倍感亲切。认为红色是勇敢、无畏的象征,还会给人以鼓舞。

格鲁吉亚人在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他们习惯手握得紧些,目光要友好地注视对方。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也常施拥抱礼或亲吻礼。格鲁吉亚的伊斯兰教教徒在为亲友谊或宾客送行时,常以两手交叉胸前,施90°鞠躬礼,以表示他们对客人的敬重。

格鲁吉亚人大多信奉俄罗斯正教,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他们忌讳“13”数。认为“13”是个兆凶的数字,是很不击利的。他们对嚼食饭菜发出的声音有反感。认为这有失文雅。他们对在众人面前擤鼻涕、抠鼻孔、吐痰等举止很看不惯。认为这样做都是有失礼貌的做法。他们厌恶黑色,尤其对黑猫更为讨厌,谁若见到都会感到很懊丧的。格鲁吉亚的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等,也忌食一切自死的动物及血液。

格鲁吉亚人喜欢用核桃、菠菜、水果、禽类及各种香料烹制菜肴。他们爱吃串烤类食品,对椒盐鸡块更为偏爱。他们日常多以俄式西餐为主,对中餐也颇感兴趣,用餐多以刀叉作餐具。

①注重 讲究菜肴多用香味调料,注重菜肴丰盛量足。

②口味 一般偏重,爱甜、酸、辣味道。

③主食 主食以面为主,也爱吃什锦炒饭。

④副食 喜欢牛肉、猪肉、羊肉、禽类、蛋类;对蔬菜中的土豆、菠菜、洋葱、西红柿、豌豆、黄瓜、卷心菜等很爱吃,调料喜用郁金粉、胡椒粉、花椒、丁香、芥末、番茄酱、果酱、糖、盐等。

⑤制法 对烤、煎、炸、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香酥鸡、烩果羹、咕噜肉、红烧鱼、奶油扒白菜、涮羊肉、香麻鸡脯、烤鸭、碧绿春卷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烈性酒,爱喝格瓦斯,也喜欢咖啡、可可、牛奶、冰淇淋、红茶也乐于品尝。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

“早晨的太阳光芒万道多鲜艳,我们的国家因此起名叫朝鲜”。这句《朝鲜之歌》的开头词,简明生动的描绘了朝鲜国名的历史由来。在朝鲜的《东国舆地胜览》一书中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光辉,故名朝鲜”。“朝鲜”,是“朝日鲜明”之意,即“朝日鲜明之国”、“清晨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说明朝鲜人民是极为向往和热爱光明的。公元918年定名“高丽”即“高山丽水”之意,为“高句丽”之别称。1897年李熙曾改称“大韩”,但为时甚短。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朝鲜位于亚洲东北部,包括一个半岛和3300多个大小岛屿,半岛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7%。北部和我国为邻,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东北与苏联接壤,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朝鲜面积22.2209万平方公里(其中南半部为9.89万平方公里),朝鲜人口6000多万(1987年)(其中南半部为4182万人),是单一民族的国家。

朝鲜北半部划分为9个道和4个直辖市;南半部有9个道、2个市。首都平壤。货币为“圆”。朝鲜语为朝鲜的国语。

朝鲜宾朋重礼仪,表达感情很细腻;白色他们最崇尚, 喜欢喜爱又珍惜;性格正直又大方, 态度显得特和气;尊师敬老有传统,称呼客人用敬语;

鞠躬问好讲文明, 待人热情结友谊。

朝鲜人在与客人相见时,总要以真挚的微笑来热情迎接客人。见面要礼貌地问候客人“您好!”;送客时还要说“请慢走!”、“祝您一路平安!”或“祝您一路顺风”之类的礼貌敬语。朝鲜人尊老敬老有着良好的民间传统。赡养老人、敬重老人被视为一种光荣的美德。路遇长辈或上级,要鞠躬、问候,并为长辈或上级让路。

朝鲜民间在元旦的黎明时,传统习惯总要把一些钱塞进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街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送走邪恶的魔鬼,迎来福星高照。到黄昏时,人们还要把全家人一年里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这可以使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享受美味佳肴外,还必定要做一种用糯米、栗子粉、松子、枣泥、蜂蜜等蒸煮成的饭。据说吃了这种饭可使家人兴旺,日子过得甜蜜。

朝鲜人崇拜太阳神,并自称为太阳神的子孙。白色表示太阳光,故他们对白色倍加厚爱。他们喜爱木槿花。由于木槿花鲜艳、美丽,而且实用价值高(白木槿花可充蔬菜,嫩叶可以代茶,茎又可造纸等)。所以深得人们的偏爱。因此,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民族坚毅不屈的象征。他们对金达莱花也有很深的感情,人们普遍偏爱这种花。认为金达莱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

朝鲜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双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们崇尚尊老敬老的礼仪传统习惯:一般起床后,子女须向父母问安,远行归来须向父母施跪拜礼;父母外出、回归,子女须迎、送并施礼;若遇年长客人临门时,一般父母要率先向来客施跪拜礼,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礼,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朝鲜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儒教、天道教等。他们崇拜熊,认为熊是本民族的祖先;民间还把虎视为山神;人们又把马看作城陛的象征;把猪看作地神;把狗视为客鬼;把蟒封为财神等等。

朝鲜人对语言词汇中有许多忌讳。因他们的语音文字与中国的文字语音有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故同音字和一词多义的也很多,如:“私”、“师”、“事”、“四”等字同“死”的发音类同,因此,人们对这些都很敏感,许多人还很忌讳,传统上都认为与“死”同音的字语为不吉利的,“4”数也是个预示厄运的数字。他们对“李”字的解释方法也有忌讳。朝鲜人也有李姓,但在解释李字的写法时,绝不要解说为“十八子”李,因在朝鲜语中,“十八子”的读音与一个淫诲的词近似,听起来令人反感,尤其是男子在女人面前,绝不能说这种话,否则会被认为你是有意侮辱人。他们忌讳有人在面前擤鼻涕、吐痰、掏耳朵或衣裳不整。认为这些都是不礼貌的举止。

朝鲜人在饮食上一般不爱吃羊肉、肥猪肉和鸭子;他们厌油腻;不愿喝清汤;熟菜中不喜欢放醋;不爱吃放糖和带花椒的菜肴。

朝鲜冷面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民族食品。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一般用牛肉汤或鸡汤,佐以辣白菜、肉片、鸡蛋、黄瓜丝、梨条、葱丝、辣椒、味精、盐等。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与适量面条,再放入佐料,最后再次浇汤。其面条细质韧,汤汁凉爽,酸辣适口。

“饺子汤”是朝鲜民间传统待客食品,是以牛肉熬汤,牛肉、猪肉、豆芽、白菜、洋葱、辣椒、芝麻、香油、酱油等做馅包成大饺子,放入牛肉汤中煮熟。食用时,连汤带饺,放些调料,其味道甚佳。“烤牛肉”是朝鲜民间著名的菜肴。其制作方法是将牛肉切成片,然后用力拍打松软,再放入容器中,并投入各种调料搅拌匀,再浸泡、置放40分钟后,放在烤架上或用烤签串烤,其风味独特深受喜爱。

朝鲜人多受中国和日本的影响,用餐也使用筷子,饮食口味近似我国东北人。在餐具使用方面,朝鲜人有其特殊的习惯,使用饭碗一般因年龄、性别和季节不同各有区别。有专门的男用碗、女用碗、儿童用碗;夏天多用瓷碗,冬天多用铜碗。他们就餐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泡菜、浓汤及多种调料,是朝鲜人每餐必不可少的食品。

①注重 讲究餐具的配用,注重汤的调料。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爱辣、甜、香、蒜味。

②主食 以大米为主,面食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们爱吃干饭、打糕和汤饺子、冷面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牛肉和瘦猪肉、鸡、水产品、海味品、野味等,尤为偏爱狗肉;蔬菜方面爱吃黄豆芽、蒜苗、茄子、菠菜、蘑菇、卷心菜、萝卜、黄瓜、青椒、蕨菜、葱头和细料等;调味品爱用大酱、海菜、葱、姜、味精、蒜、辣椒、蜂蜜、芝麻、麻油等。

⑤制法 对烤、煎、蒸、炸、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⑧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于烧鳜鱼、肉丝炒蛋、爽口牛丸、软炸鸡球、椰子炖鸡、油爆虾仁、细粉肉丝、香干绿豆芽、炸虾球、龙服海参、干烧牛肉丝、鱼香油菜苔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对中国的茅台酒极感兴趣,大多数人都爱喝啤酒;饮料喜欢汽水,饭后一般都习惯喝凉白开水或绿茶。

⑨果品 喜欢水果,很爱吃梨、桃、石榴、桔子,尤其对苹果更加偏爱;干果喜欢松子、栗子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巴林国

巴林国简称“巴林”。

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楔形文字记载中,称巴林为“海滨之国”,岛名“迪尔蒙”。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称其为“海滨之国”,岛名“迪尔蒙”。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称其为“阿拉特岛”。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称其为“阿尔瓦岛”。古阿拉伯地理学家,把含卡塔尔、哈萨地区、科威特沿海及近海诸岛在内统称为“巴林海岸”。巴林是阿拉伯地区唯一的岛国,它由诸多个小岛组成,最大的岛为巴林岛,故以巴林命名。1971年8月14日巴林宣布独立,成立“巴林国”。

巴林位于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波斯湾海面上。

巴林全国面积0.0662万平方公里。人口42万(1985年),阿拉伯人占62.8%,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侨民占27.6%,并有少部分印度、巴基斯坦人。

巴林首都麦纳麦。货币为“第纳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巴林国人重义气,待人结友喜亲密;愿同朋友并肩走,手若挽手增友谊;偏爱猎鹰喜欢马,更是闲聊好话题;宗教传统极重视,恪守教规和教义。

巴林人以待客诚挚热情而闻名天下。他们在迎送宾客时,总乐于同客人并肩而行,为了表达亲密的情感,他们往往还要同来访客人拉着手一起走路。这是阿拉伯人的一种表达热情、友好、礼貌的特殊风俗习惯。他们为人实在、讲究义气、慷慨大方、喜欢交友。客人一旦夸奖或赞赏他们的某种东西时,他们一定会把受你赞美的东西送给你的。若你不接受,他们会生气和产生反感的。

在巴林人家中坐客,你在饭桌上吃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的。因为这样才真正表达出你喜欢主人做的饭菜,并满意主人对你的盛情欢迎之意。他们时间观念较强。他们一般对约会都习惯遵守时间,有按时赴约的传统。他们特别喜欢以猎鹰或马为闲聊谈论话题,因为这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两种动物。

巴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先向客人问候,首先说:“撒拖泥带水姆·阿拉库姆”(你好),然后施握手礼并同时说:“凯伊夫·哈拉克”(身体好)。他们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习惯施拥抱和亲吻礼(既拥抱的同时与客人相互亲吻面颊)。但这仅限于男性之间。

巴林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极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下贱之手。所以用左手来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有污辱人的意思。他们忌讳以酒、女人照片或女人雕塑为礼品相赠。因为这是违犯他们的教规的。他们对当众接吻极为反对。若被发现轻则会罚款,重则还要被判刑。

巴林人不喜欢与客人一起谈论有争议的中东政治问题。巴林伊斯兰教徒恪守教规,他们禁止饮酒,禁食猪肉,也不吃一切怪形食物;他们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话题中谈论猪。

巴林人日常惯吃发酵的薄面饼、烤羊肉串、烤羊腿和各种汤类。他们喜食中餐;用餐惯于以手抓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质量,注重菜品的鲜嫩。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也爱吃甜点心。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鸡蛋等;也喜欢西红柿、土豆、茄子、菜花、黄瓜、青椒等蔬菜;调料主要用桂花、郁金粉、丁香、生姜、橄榄油、黄油、糖等。

⑤制法 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烤全羊、香酥鸡、烤肉、手抓羊肉、番茄牛肉片、清炖牛肉、朱砂炒蚕豆、琥珀桃仁、炸香蕉夹、荔枝芙蓉、烤鸭、扒羊肉条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塞拜疆共和国

阿塞拜疆共和国简称“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一词,据说源于阿拉伯语,意为“火的国家”。其远古先民可追溯到自古即已居住在南高加索东部的当地居民,以及在公元前后侵入的伊朗和突厥部落——金梅利亚人、斯基泰人、匈奴人、可萨人、乌古斯人等。3世纪初受波斯统治;7世纪末被阿拉伯人征服;11至于4世纪,先后遭受突厥塞尔拉人、鞑靼人等入侵;19世纪上半期,北阿塞拜疆被沙俄兼并,南阿塞拜疆仍属伊朗;1917年北阿塞拜疆建立苏维埃政权,1936年12月5日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原国名为“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8月30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东部。北临格鲁吉亚、俄罗斯联邦,西靠亚美尼亚,南与伊朗相连,东临里海。

阿塞拜疆全国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713.1万。主要为阿塞拜疆人,有少部分俄罗斯人和亚美尼亚人等。

阿塞拜疆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巴库。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是俄语,通用阿塞拜疆语。

东欧阿塞拜疆人,国民多为穆斯林;信仰恪守《古兰经》,偶像真主奉为神;普遍喜欢绿颜色,对待红色也很亲;以右为上左卑贱,“十三”之数为祸根。

阿塞拜疆人性格豁达开朗,待人热情中肯,提倡文明精神,讲究礼节礼貌。他们有敬重长者的良好民族传统,有事必与长者老人商量,事事都要照顾长者老人,用餐要让老人坐上座,吃喝要拣最好的给老人。他们有“以右为上”的传统观念,甚至达到了非常崇拜的地步。他们无论是端饭或敬茶。都养成了使用右手的习惯,就连出门进门都习惯先迈右腿,穿衣服先伸右臂或右腿。

阿塞拜疆人每年都要庆祝开春节。过节时,家家户户染红鸡蛋,用它象征“喜盈门”;还要在盘子里培育小麦种,用以“预兆丰年”;晚上,孩子们总喜欢在自家院内跨越篝火,据说这样可以驱除邪气迎来吉祥。

阿塞拜疆人对绿色非常喜爱,认为绿色象征着吉祥;对红色也很喜欢,认为红色有向上的意义,并有鼓舞人的作用。

阿塞拜疆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多以握手为礼。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一般以右手按胸施30°鞠躬礼,同时说声祝愿的话,再施握手礼,握手后还要施吻礼(互吻手背)。一般家庭内的人相互见面时多施吻礼,幼者要吻长者的手背,长者吻幼者的额头或眼睛。

阿塞拜疆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十叶派。他们对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很反感。认为左手卑贱,用其待人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对在众人面前挖鼻孔、掏耳朵、擤擤滋等做法很看不惯。认为这是有失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数字“13”。认为“13”兆凶,会给人带来不幸和灾祸。他们忌讳和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色彩。

阿塞拜疆人禁食猪肉、忌食驴肉、狗肉和骡肉,也不吃自死的动物肉和血液。

阿塞拜疆人传统的仪器是白面包、烤大饼、饺子、奶油、酸奶等,油煎肉卷是他们常吃的食物。他们早餐一般都习惯吃用葡萄和桑果做的果酱;平时做肉菜时总喜欢掺些栗子、杏干、葡萄干和其他青菜。他们认为中国饭菜色香味美。用餐时除在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餐具外,一般都惯于用手抓饭取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酥香味美,注重菜品质高量足。

②口味 一般偏重,喜油大、爱甜、酸、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为主,爱吃饼类食品。

④副食 喜欢羊肉、牛肉、鸡、鸭、鱼及蛋类;蔬菜爱吃土豆、洋葱、豌豆、白菜、黄瓜、西红柿等;调料喜用小茴香、胡椒、番茄酱、果酱、糖、盐等。

⑤制法 对煎、烤、炸、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凉拌菜、烤全羊、扒双菜、煎烹大虾、熘羊肝、拔丝苹果、香酥鸡、西瓜盅、烤羊肉串、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一般喜喝啤酒和葡萄酒,对酸奶、柠檬汁、矿泉水和红茶较为适宜。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简称“叙利亚”。

叙利亚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一词,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塞琉古王朝时期,已为希腊人所采用,后为罗马人沿袭,但仅通行于西方,阿拉伯人从来也不用“叙利亚”这个词,而称自己为“沙姆”。“沙姆”意为“左边”,转意为“北方”。这是按照阿拉伯帝国初期以麦加为政治中心,视这个地区为“左边”、“北方”而言的。“叙利亚”因此有“北方之国”的称号。还有的人说,“叙利亚”是由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叙利亚人而得名的。叙利亚的国名就是从叙利亚人(苏尔尼亚)一词引伸来的。1961年9月28日正式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

叙利亚全国面积18.518万平方公里。人口1153.8万(1984年)。主要有5个民族,阿拉伯人占大多数,其次为库尔德人、巴勒斯坦人、亚美尼亚人以及犹太人等。全国划分为14个省市。首都大马士革。货币为“叙镑”。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习惯与客并肩走,以示平等无高低;还愿一起手拉手,这样显得更亲密;黄色认为是丧色,令人悲伤不景气。

叙利亚人待客热情、为人正直,喜欢同朋友非常亲密。他们尤为乐于与朋友在同行时一起并肩手拉手的行走。这也是阿拉伯民族的一种传统友好表示。他们在社交场合同客人交往中,总喜欢和朋友一起同时讨论几个问题。这里并没有不尊重他人的意思,而是他们的一种特有交谈方式。他们一般对绿色都很厚爱。他们视绿色为吉祥的色彩,认为绿色会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幸福。对青、蓝和深红色有着较深的感情。他们认为这几种色彩都是积极向上的色彩。

古叙利亚人通常把自己的国家喻为“玫瑰的土地”,“玫瑰花”遍及叙利亚。人们常用玫瑰花来表达对生活、独立与自由的热爱,并尊其为国花。

叙利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习惯首先问好,然后再施握手礼并祝愿客人身体好。与朋友相见时,也有施亲吻礼的,一般是亲吻双颊。客人应同样还礼。

叙利亚人往往以热烈的拥抱来迎接客人,并问候对方的健康。妇女通常互吻对方的双颊。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但如果对方不准时到达的话,不要烦恼。

当你如期赴约而发现主人已在忙于接待别人时,不要感到奇怪。阿拉伯人在同一时间内与几位朋友和其他商人讨论业务是习以为常的。

交谈

应回避谈论中东的政治和国际石油政治。

叙利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他们忌讳黄色。认为黄色是死亡的代表色,是令人悲伤的色彩。他们忌讳别人送他们礼品中带有星星的图案。因为以色列国旗中也有星星。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使用左手是对对方人格的一种污辱。他们认为抱着胳膊或把手插在衣兜里跟他们谈话是极不礼貌的,甚至会误认你在污辱他。他们基督教徒忌讳“13”。认为“13”是个不祥的数字,是会给人带来不幸和灾难的数字。

他们赠礼最忌讳以酒或女人照片之类的东西为礼,认为这些东西都教规所禁绝的,是不能当作礼物送人的。否则便会被认为是有不良的企图。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忌食狗肉、猫肉、驴肉、马肉、蛇肉以及其它猛兽的肉。

叙利亚人最爱吃“沙沃路马烤羊肉”。在首教大马士革街头,到处都有“沙沃路马”小铺,门前摆着烤炉,炉上设一个备有铁扦的铁制托盘,羊肉插在扦子上,随托盘在火面上转动,这样烤出的羊肉深入阿拉伯人的喜爱。他们习惯吃西餐,也喜欢吃中餐。除宴会上有时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食取饭。叙利亚人对中国的干果品种极为欣赏并乐于品尝。

①注重 讲究餐桌丰盛,注重菜肴的营养和质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微辣味。

③主食 惯以米饭为主食。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蛋类,以及土豆、黄瓜、油菜、菜花、西红柿等蔬菜;调料爱用咖喱粉、味精等。

⑤制法 对炒、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及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香酥鸡、串烤羊肉、烤牛肉、脆皮鸡、鱼香肉丝、糖醋鱼、宫保鸡丁、手抓羊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饮用矿泉水、凉开水,也喜欢喝茶和咖啡。

⑨果品 喜欢吃水果中的苹果、哈密瓜、西瓜、石榴、桔子和香蕉;也爱吃干果中的南瓜子、西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松子、杏仁等品种。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

1971年12月2日独立时,由阿布扎比、迪拜、沙加、富查伊拉、阿治曼和乌姆盖万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酋长国组成。1972年哈伊马角酋长国又加入,这样共7个酋长国组成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是最大的一个酋长国。在阿拉伯语中,其词语为“羚羊之父”或“有羚羊的地方”之意。“迪拜”又称“杜拜”,源于部族名称。据说是由“德拜”一词演变而来的,为“蝗虫的幼虫”之意。“沙加”是最古老的酋长国,在阿曼海岸上,人们尊称其为“酋长国之母”。“哈伊马角”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帐篷之岬”。“富查伊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有水流的平坦土地”。“阿治曼”当地人称“伊阿曼”,其名称也源于部族名。“乌姆盖万”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力量之母”。

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濒临波斯湾,与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曼为邻。

阿联酋由7个酋长国组成。全国面积8.5万平方公里。人口162万(1985年)。居民中有近一半为阿拉伯人,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移民占近几近40%。首都阿布扎比。货币为“迪尔汗”。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沿海城市特别是迪拜广泛使用波斯语。

阿联酋国在中东,信奉恪守《古兰经》;国民热情讲礼貌,举止文雅又谦恭;羚羊、骆驼受喜爱,更加宠爱是白鹰;生活不离椰枣树,绿色被人视生命;脚掌冲人缺教养,酒品忌讳有禁令。

阿联酋人对大部分中东国家的风俗习惯都较适应。他们以热情好客、举止文雅、谦恭有礼而著称。阿联酋的妇女地位低下,一般都不准会客和在公共场合露面。他们一般习惯用咖啡敬客,客人要连喝主人敬的三杯咖啡算是礼貌,如不想喝,不停地摇动手中的杯子,主人便会理解你的意思。他们与宾客相见时,总乐于先说一些诸如“你好!”、“欢迎”之类的寒暄话,告辞时,习惯说“再见!”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人极偏爱白色的“鹰”。认为白色纯洁,“鹰”为代表力量、勇敢、敏捷和游牧人崇尚的“武士品格”。他们为了舒了自己喜爱白鹰的胸怀,往往还以自己的名字来为其饲养的鹰命名。

阿联酋人酷爱羚羊。他们赞赏羚羊极为敏感的嗅觉,极强的追踪力,并为广袤无垠的沙漠增添了生机。因此,在许多流芳千古的阿拉伯民间故事、童话、寓言中,羚羊多被人们视为美好精神的化身,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对骆驼非常喜爱。他们把骆驼视为最亲密的伙伴。因为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人们生活一刻也离不开骆驼。所以,在阿联酋的法律中明文规定了保护骆驼的内容,甚至有人要撞死或伤害一头骆驼,就要受以重罚。他们喜爱绿色。把绿色视为生命,认为绿色会给人们带来美好与幸福。他们对树有着极深的感情,尤为喜爱椰枣树。因为椰枣是阿联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椰枣树又为美化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阿联酋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以握手为礼。他们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一般还习惯施亲吻礼(即亲吻对方的双颊,对方也应还之以礼,以表示相互的尊敬)。

阿联酋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最忌讳有人用脚掌对着他们。认为脚掌对人是一种侮辱人的动作,令人不能接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即是对人的极大不敬,甚至有污辱人之意。他们忌讳问候对方的女眷,认为这是不礼的。忌讳以酒或女人照片作为相互赠送的礼物。认为这是两种违犯教规和使人不能接受的东西。

阿联酋属禁酒国家,因此人们是不能饮酒的。他们还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吃动物内脏。

阿联酋人饮食以发酵面饼、玉米饼为主,常吃的菜肴有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羊肉串、烤火腿等。他们喜欢吃中餐,他们用餐不使用筷子,而习惯以手抓饭。

①注重 讲究菜肴丰盛,注重饭菜质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辣味。

③主食 一般以面食为主食,偏爱吃甜点心。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蛋类等;蔬菜喜欢番茄、黄瓜、豌豆、洋葱、茄子、卷心菜、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柠檬、丁香、豆蔻、桂花、芫荽、生姜、郁金粉等。

⑤制法 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炒烙炸、清炖牛肉、番茄牛肉片、手抓羊肉、香酥鸭子、清炖鸡加洋葱、炸鸡肉串、油盖烧茄子、玉米全烩、朱砂炒蚕豆、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一般喜欢饮用果汁、可口可乐、矿泉水及凉开水,每餐必喝酸牛奶及浓咖啡。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阿富汗共和国

阿富汗共和国简称“阿富汗”。

在古波斯语中,“阿富汗”为“山上人”之意。因阿富汗国土大部分都是山地或高原,故有“山人国”之称。还有人说,阿富汗国名是由“阿富汗”一词加上波斯语中的“斯坦”(即国家)组成。“阿富汗”是来源于古代一酋长的名字,或来源于古犹太国王绍尔的侄子的名字“阿富汗”。1973年7月成立“阿富汗共和国”;1978年4月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87年11月又恢复日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东部与我国相邻,北接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西部与伊朗接壤,南和东南与巴基斯坦相靠。

阿富汗全国面积65.23万平方公里。人口1464万(1985年)。共有30多个民族,其中普什图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多,塔吉克人、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等仅占少部分。

阿富汗全国划分为29个省,省以下设大县、县、乡和村。首都喀布尔。货币为“阿富汗尼”。官方语言是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

阿富汗人讲礼貌,遇客总是面含笑;彬彬有礼很热情,慷慨大方又厚道;数字之中忌“十三”,“三十九”数也不妙;反对左手递物品,知道这些很重要。

阿富汗人有个良好的礼貌习惯,他们对客人总是面带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微笑。阿富汗普什图人具有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的特点,富人往往自愿救济穷人,特别是逢年过节。平时见了外乡人,他们总是先请他到自己家里,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他们路遇长辈、高贵的客人或熟人需行礼时,一般是不脱帽的。因为依照他们的礼俗,戴着帽子才是礼貌的表示。

阿富汗妇女地位低下,一般不得在公共场合露面;也不准站立向客人递物,过去多以下跪呈递,现代已改成了下蹲呈递。阿富汗的年轻女人,在外出路遇他人时,总习惯以黑纱遮住脸,以表示对他人的礼貌。

黑色是阿富汗人喜爱的传统颜色。他们认为黑色是谦逊的色彩。黑色还象征着庄严和隆重。阿富汗帕坦族人对来宾有以刀或衣服做赠礼给客人送别的习俗。客人穿着部落首领的赠衣,或持有赠送的匕首,不但可以畅通无阻,还会受到特殊的保护。

阿富汗人的一般礼节礼仪有三种形式:与陌生人相见时,一般惯行握手礼;与相互熟悉的人相见时,一般惯以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并说“真主保佑”,然后再拥抱两次;与特别亲密的朋友相见时;一般要亲吻或碰额两次

伊斯兰教为阿富汗的国教。阿富汗人忌讳有人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的说话。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视左手为肮脏和下贱之手。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也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他们对“13”、“39”数有所忌讳。认为这些数字有消极的含义。

阿富汗伊斯兰教严格禁酒。所以他们的国民是不饮酒的。他们禁食猪肉和一切怪形食物。如:螃蟹、虾、海鱼等;他们还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问题。

阿富汗人饮食习惯与印度人近似,他们喜欢素食,也吃肉食。他们有以茶待客的习俗。往往一敬就是三杯茶。第一杯为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谊,第三杯是礼节性的。他们有饭前饭后洗手的习惯。一般他们总是请客人先洗,然后主人再洗。他们用餐不使用筷子,除在正式社交场合吃西餐时使用刀叉之外,平时总习惯以手抓食取饭。他们对中餐极为欣赏。认为中餐称得起为世界上最美的佳肴。

①注重 讲究菜肴花样,注重菜品质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微辣味道。

③主食 一般平民以面粉为主食,上层人士多以大米和牛、羊肉为主食。

④副食 爱吃鸡、鱼、牛肉、羊肉;也吃鸡蛋和番茄、洋葱、菜花、菠菜、茄子、胡萝卜、土豆、豌豆等蔬菜;调料爱用羊油、盐、葱、蒜、柠檬汁、辣椒、番茄酱等。

⑤制法 对烤、炸、烧、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素菜、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糖醋鲜鱼、素烧茄子、青椒鸡丝、烤填鸭、烤全羊、烤肉、咖喱鸡、黄油菜花、全素菜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阿富汗不管什么等级的人,都习惯以牛奶当饮料;喜欢中国绿茶和红茶;在国内最上等的茶要属“无籽葡萄茶”。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

据传说记载,越南最早自称“文郎”。“文郎”很可能是生活在今日红河三角洲富寿地区的部族名称。公元前257年,改称“瓯貉”,亦称“瓯雒”。它是由“瓯越”和“名雒”两个部落合并而成的。秦代设交阯(即河内)、九真(即清化)二郡。汉置日南部,三国时改为交州、唐设安南都护府。938年独立国号“大翟越国”,1054年改名“大越”。1802年国号“越南”。1954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76年,越南统一国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侧。东面和南面临北部湾和南海,北和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与老挝、柬埔寨为邻。

越南全国面积32.9556万平方公里。人口6400万(1987年)。主要为越人(京族),另有少数华人、艾人、山龙人等。

越南全国划分为36个省,3个直辖市和1个特区。首都河内。货币为“盾”。国语是越语。

越南种族多, 饮食有特色;酸辣味受宠, 食品要斟酌;不准触头部, 肩膀忌拍摸;用脚若指人, 属于坏动作。

越南人在平时生活中,特别注重礼节礼貌问题。他们遇上人总要热情地打个招呼并互致问候,最简单地也要以点头示礼。他们待客极热情,只要宾客临门,他们总要拿出最好的酒和美味佳肴来招待客人,客人吃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客人临别时,主人往往还要把自己的家乡特产送些给客人。他们自古就有染齿的特殊民族风俗,习惯把洁白的牙齿染成黑色,并以黑齿为美,黑齿是评价女性貌美的重要标志。他们对红色厚爱,视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色。他们非常喜欢狗,认为狗忠实、可靠、勇敢。他们喜爱桃花,认为桃花鲜艳、美丽,是吉祥之花,并称其为国花。

越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扬抱拳作揖。越南信奉佛教的人与客人见面时,行传统的合十礼(双手合十齐唇或齐额,过头则为拜鬼)。

越南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高台教和好教等。

越南人忌讳别人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指着他大声叫嚷,认为这是有失礼貌的举动。他们忌讳用脚指物,或把脚掌对向别人,认为这是属于污辱人的一些动作。他们忌讳别人随意触摸他或其小孩的部部。南部的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递物和接物。因为他们视左手为肮脏和卑贱之手。越南人进餐时,忌讳把筷子直立饭中,认为这会令人懊丧。他们忌讳在众人面前擤鼻涕、掏耳朵,认为这是不雅的举止。他们不喜欢吃豆芽、羊肉和甜点心,也不爱吃辣味菜和多骨刺的鱼。越南瑶族人忌食狗肉,占婆族人忌食猪肉和牛肉。

越南的傣人特别喜欢食用鱼肉和各种血冻(猪血冻、鸭血冻、牛血冻、鹿血冻等),并爱在血冻里加蒜头、辣椒、番石榴叶等佐料;酸笋汤、青蛙肉、酸肉、酸瓜、酸汁等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食品。

越南人爱用花生油或大油来烹制菜肴。特别喜欢用干蒜瓣来炒牛肉。喜欢吃糖醋类和醋熘类菜肴。他们习惯菜炒好后一起上桌再用餐。

“鱼露”是越南人喜欢的一种佐餐调料。其主要分生、熟两种(生鱼露是用盐先把鱼腌好,在缸中密封后,经阳光暴晒半年左右,取其汁液与炒米粉等一起调配而成;熟鱼露是将鱼加盐及各种调料一起捣烂后,经半年左右的日晒即成)。无论生鱼露还是熟鱼露,乍吃起来全都有股异味,随后却会使您感到别有风味。他们喜食槟榔。将槟榔果切成片,与萎叶和蚌壳粉一起放入口中嚼,但不能咽下去。据说嚼食槟榔果有驱虫、固齿、除湿、清热等功效。他们认为中国烹饪技艺高超,菜肴味美适口。他们用餐也习惯使用筷子。

①注重 讲究菜多肉少,习惯菜肴炒齐后一起上果。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爱酸、辣、甜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爱吃粳米,也吃包子、糖包、豆沙包、馄饨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鱼、虾、蟹、鲍鱼、海参、鱼翅、广肚、鸡、瘦猪肉、狗肉等;蔬菜喜欢西红柿、黄瓜、油菜等;调味喜用鱼露、咖喱粉、豆酱、蒜、番石榴叶、辣椒粉、盐等。

⑤制法 对炸、清蒸、烧、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脆皮炸鸡、软炸虾球、红烧鱼翅、蚝油鲍脯、氽虾丸汤、脆皮乳猪、咕噜肉、开煲狗肉、扬州锅巴、咖喱鸡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一般不饮烈性酒,喜欢喝中国茶和咖啡。

⑨果品 喜食槟榔、香蕉、柑、桔、椰子等水果;干果偏爱核桃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

约旦国名得名于约旦河。据说希伯来人在渡约旦河时,才给自己起名为“希伯来”,含义为“渡河的人”。“约旦”在希伯来语中是“水流急下”的意思。因约旦河落差1200米,河水好像从天倾泻而下。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北部。西部巴勒斯坦。北接叙利亚,东北连伊拉克,南和东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南一角濒亚喀巴湾。

约旦全国面积9.6188万平方公里。人口362.4万(1987年)。其中阿拉伯人占绝大多数(其中约旦人占少一半,巴勒斯坦人占多一半),此外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和彻尔克斯人占极少数。

约旦全国划分为8个省(沙漠地区除外)。首教安曼。货币为“第纳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约旦王国在中东, 国民习惯讲卫生;性格爽朗又健谈, 对待宾客很热情;攀谈喜欢互凝视, 目落他方为失敬;宗教传统极重视,恪守信奉《古兰经》。

约旦人待客十分热情,又很健谈。在宴席上喜欢边吃边谈,最后习惯上一道咖啡。他们时间观念不强。对约会总爱迟到,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礼节风度。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喜欢用香片、香枝、香水当作珍贵礼品相互馈赠。约旦妇女的地位低下,一般不得在公共场合露面。约旦人注重卫生,习惯在饭前和饭后用水冲着洗手,不愿用盆合着洗手或以湿毛巾干擦。

约旦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并相互问好。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还惯施拥抱礼和亲吻礼(既拥抱的同时,相互亲吻面颊,以示敬重)。但这种礼节仅适于男性之间。

别用急于求成的推销手段,你或许会遇到有许多朋友和其他商人同时参加的团体式的商务会谈。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如果你的东道主不遵守时刻也不要失望。

主人可能请客人留下用餐。习惯的做法是要推辞两次后再接受邀请。

主人请你再吃一点菜时要先推却一番,他若坚持请你再尝的话,要略显勉强地接受。

按习俗可送鲜花或糖果作为礼物,但不要送酒类。

表示感谢或赞美时要有礼貌而又有节制;过分的赞词会使主人感到窘迫。

交谈

别谈论中东的政治情况。此外,还要回避有关宗教、家庭等话题。

约旦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约旦人认为谈话双方都直勾勾地看着对方才是礼貌之举,目落他方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别人把脚掌对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人的行动。他们忌讳以酒或女人照片作礼物送人。认为这是违犯教规的,是令下不能接受的。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是不能用来做干净事情的。因此,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甚至是不污辱人之嫌的。他们不愿意谈论中东政治、宗教、个人家庭情况,以及外国对约旦的援助等话题。约旦是禁酒之国,所以他们是不饮酒的。约旦人禁食猪肉,也忌食螃蟹类等怪形动物。忌讳使用猪制品和谈论猪。他们不喜欢吃红烩和带汁的菜肴。

约旦人主食是发酵面饼和玉米饼。喜欢吃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烧火腿等阿拉伯风味菜肴。他们特别喜欢吃烤羊肉串,一般都是用鲜嫩的羔羊肉块串起来,放在炭火上烤制。食用时再用锋利的长把刀将肉切成薄片,然后拌上大葱、细盐、辣椒面等一起吃。约旦贝部印人的主要食物是驼奶,还乐于用羊奶制作各种甜酪;奶、椰枣、小麦、谷米等是他们日常的主要食品;有些贝部印人还把蛇和飞蝗当食物。

约量人对中餐颇为喜欢。他们用餐不习惯使用刀叉或筷子,而是用手抓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味道浓郁、焦香,注重菜肴质高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麻辣味。

③主食 以面为主,爱吃饼类和甜点心。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鸽肉、鸡肉、鸭肉、蛋品等;蔬菜喜欢土豆、蓟菜、药豆、豌豆、西红柿、茄子、黄瓜、洋葱等;调料爱用大葱、辣椒面、胡椒粉、桂花、丁香、郁金粉、豆蔻、生姜、精盐、橄榄油等。

⑤制法 对烤、炸、煎等烹高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粤菜和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牛肉丸子、串烤羊肉、香酥鸡、手抓羊肉、炸鸽子、鱼香牛肉丝、清炖童鸡、荔枝花、扒羊肉条、炸茄夹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酸牛奶、咖啡、果子汁、凉开水,约旦虽属禁酒之国,但不禁止喝啤酒。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伊拉克共和国

伊拉克共和国简称“伊拉克”。

“伊拉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为“血管”之意。由于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及汇成的阿拉伯河连成的水网,在古代伊拉克这片肥沃的平原上,布局形如人体的血管。所以,古阿拉伯人将其称为“伊拉克”。关于国名的由来,还有几种说法:有人说,伊拉克是“根基深厚的国家”的意思,以喻示悠久的历史。还有人将该国名解释为“岸”、“低地”等意思。1958年7月14日正式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伊拉克位于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北接土耳其,东邻作朗、西毗约旦、叙利亚,南连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东南濒波斯湾。

伊拉克全国面积43.8446万平方公里。人口1620万(1986年)。阿拉伯人占大多数,其次是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等。

伊拉克全国分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区,18个省。首教巴格达。货币为“第纳尔”。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库尔德人讲库尔德语,全国通用英语。

伊拉克人心好胜, 坚毅好斗人聪明;激情洋溢不掩饰, 脾气耿直话冲;男子上唇蓄胡须, 特点好记易分清;特别忌讳蓝颜色,左手递物更不成。

伊拉克穆斯林生活全部继承了伊斯兰教的宗教传统,但他们又远比近邻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开化得多。在伊拉克,戴面纱的妇女已不多见,国家也逐步施行了一些开放政策,使之开始形成了现代化与宗教并存的局面。他们对赴约总习惯迟到,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礼节风度。伊拉克男子有“蓄须为美”的习俗,凡是成年男子都蓄髻须,并以此为美。伊拉克人偏爱玫瑰花,并视其为国花。人们还都喻玫瑰花为“幸福”与“圣洁”的象征。他们最爱雄鹰。认为鹰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伊拉克人在与亲朋好友见面时,男子习惯相互拥抱,把脸贴一贴,然后各自扪胸俯首,嘴里说着祝愿的话。他们在与客人告别时,一般都要施贴脸吻别礼。妇女之间施贴脸吻别礼时,其感情表现得极为丰富,她们“吻”得真挚、热烈、并要发出“吧吧”的吻声。他们认为这样的“吻”才显出互相间的尊重和爱戴。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你的东道主未能准时出席也不必烦恼不安。

你将发现,伊拉克不像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在那里可以买到酒类饲料。

交谈

不谈率宗教或中东的政治问题是明智的。

伊拉克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

伊拉克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视左手为肮脏之手,认为用肮脏之手来传递东西或食物,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污辱。他们讨厌蓝色,视蓝色为魔鬼的色彩。他们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并给人以不幸的印象。他们忌讳别人送给他们的礼物中带有星星的图案,因为他们与以色列怀有刻骨的仇恨,以色列的国旗就是以星星为图案的。他们忌讳客人赴宴餐毕不及时洗手告辞,认为饭店拖延或迟迟不走为贪吃和不礼貌的表现。

伊拉克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绝大多数,其教规规定禁止教徒饮酒,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不吃兔肉。

伊拉克人的餐桌上一般是看不见刀、叉、勺等餐具的,只有水杯、盘子等食具,他们惯以右手抓饭入口。他们喜欢吃类似中国的牛舌饼大小的酵面烤饼。吃时用手扯成小块,夹以牛肉、羊肉或番茄、生黄瓜等一起吃。当地产的椰枣是他们饭桌上的一种主要食品。还习惯把枣汁和牛奶、羊奶混在一起食用,并视之为“美味佳肴。”他们习惯食用熟透的菜肴,略有生口就不吃。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香味浓郁,注重饭菜要质高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偏爱甜味。

③主食 以面(烤饼)为主食,爱吃甜点心。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鸭等;也喜欢土豆、甜菜、卷心菜、黄瓜、西红柿、洋葱等蔬菜;调料爱用糖、胡椒粉、葱、橄榄油等。

⑤制法 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清炖鸡洋葱、炸八块、手抓羊肉、香酥鸡、干烧牛肉丝、炒山芋、挂烤鸭子、番茄牛肉排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吃雪糕,喜欢喝红茶,但喝茶不像中国那样用开水冲,而是惯用精巧的小壶煮,然后加上糖。他们爱喝矿泉水,有些人也喜欢喝啤酒。

⑨果品 爱吃桃、西瓜、哈密瓜、橄榄和香蕉等;干果乐于品尝蜜枣、杏仁和葡萄干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亚美尼亚共和国

亚美尼亚共和国简称“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这个民族历史悠久,其祖先早在公元前16-公元前15世纪时,即已分布在亚美尼亚高原地带,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由乌拉尔图人、斯基泰人、基美里人等组合而成。公元7-15世纪,先后遭受阿拉伯人、罗马人、突厥塞尔柱人、鞑靼人等的入侵;19世纪前期被沙俄征服;1920年建立苏维埃;1922年加入联盟;1936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9月23日宣布独立。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南部,北临格鲁吉亚,南靠伊朗,西接土耳其,东与阿塞拜疆接壤。

亚美尼亚全国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41.2万,主要是亚美尼亚人,还有少部分阿塞拜疆人、俄罗斯人等。

亚美尼亚下设自治区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教埃里温。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是俄语,通用亚美尼亚语。

亚美尼亚人稳重, 特别富有涵养性;彬彬有礼讲文明, 迎客待友心赤诚;世袭传统母权制, 高龄妇女受尊敬;人人爱吃羊肉串,忌讳餐具互磕碰;咀嚼食物厌声响, 逢遇“十三”为不幸。

亚美尼亚人称自己的国家是“海雅斯坦”,意思是“好客的民族”。对外来客人总要设宴款待。餐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上面摆着果品和食物。室外空地上一堆堆的葡萄枝燃烧着熊熊的大火,火上烤着羊肉串的铁签子,主人把烤好的羊肉串端上来请客人品尝,他们还会载歌载舞地为客人助兴。他们对远方的来客是欢迎留宿的,但是最多只能三天,如客人三天后还想继续住下去,务秘提出充分的理由,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留下来,这样主人仍不会怠慢客人的。否则主人便会以多种巧妙的暗示催促客人尽早离去。他们非常健谈,并且善于跟不同客人去谈论各种不同的话题。他们长期保留着母权制,高龄妇女倍受人们的尊敬。他们对红色比较喜欢,认为是向上的色彩。他们偏爱“7”,常在纪念自己传统的耶稣升天节和泼水节的前一天,姑娘们聚在一起把自己心爱的纪念品如扣子、顶针、珠子等投入陶罐内,然后倒进“7”碗水,放上“7”朵鲜花。夜间将陶罐放在露天星光下,清时髦由一位打扮漂亮的小女孩从陶罐里随意取出纪念品发给大家,每发一个纪念品,大家要唱一首预言性歌谣,用以对其“祝愿”。

亚美尼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多施握手礼;也施拥抱礼。和亲朋好友相见时用亲吻礼,有的吻面颊,有的吻手,有的吻唇。

亚美尼亚人多信基督教,部分人信奉天主教。他们对“13”和“星期五”非常忌讳。认为遇到“13”将会发生不幸,若“13”日与“星期五”重逢,更是个令人可怕的日子。他们对餐厅内碗盘作响和咀嚼食物声很反感。认为这会破坏安静、幽雅的进餐环境。他们认为使用左手为客人服务是不礼貌的,对用一根火柴给三个人点烟很忌讳,认为这样是失礼的。

由于高山和草原的特有地理环境,给亚美尼亚人提供了养羊的方便条件,故其居民对羊肉极为偏爱,并善于用羊肉烹制各式各样的菜肴,其中烤羊肉串是他们最擅长的。是迎宾宴客的美味佳肴。他们宴请客人时,喝酒一般不用杯子,按他们当地的传统习惯,以牛角装酒,互相传递着喝酒来表示对客人的亲近和友好。他们乐于品尝中国菜肴,用餐除在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惯于用手抓饭吃。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注重菜肴肉多量足。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浓重,爱甜、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爱吃烤饼和甜馅饼等。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鸡、鸭、蛋类、鱼等;蔬菜喜欢柿子椒、洋葱、土豆、西红柿、黄瓜、豌豆、白菜等;调料爱用核桃甜酱、番茄酱、胡椒粉、葱、盐等。

⑤制法 对烤、烧、炸、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和清真菜、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西瓜盅、烤全羊、奶油扒白菜、烤羊肉串、拔丝苹果、烤肉、香酥鸡、烤鸭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对烈性酒、啤酒、葡萄酒均能饮用,酸奶、咖啡、可可、柠檬汁、矿泉水及红茶都是他们喜欢的饮料品种。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简称“新加坡”。

新加坡国名源于本岛的形状。因其岛的形状像个狮子,故以其命名。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之意,“坡”是“岛”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狮子象征着强大有力。因为当时岛上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狮子族,现在的国名就是由其转化而来的。1965年8月9日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包括新加坡和附近的50多个岛屿,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新加坡全国面积621平方公里。人口261万(1987年)。其中大多数是华人,其余是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等。

新加坡首都新加坡。货币为“新加坡元”。政府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

东南亚国新加坡, 国内居民华人多;忌讳说话吐脏言, 男留长发受谴责;世人知晓重文明, 偏爱花鸟与红色;讲究卫生喜沐浴,礼貌热情又好客。

新加坡人待人处事彬彬有礼,总习惯笑脸迎送客人。他们对吉祥字、吉祥图画等都有特殊的感情。对“喜”、“福”、“吉”、“鱼”字都非常喜欢,认为这些字都预兆着吉利。还有“苹果”、“荷花”代表“和平”;“蝙蝠”表示“幸运”;“竹”表示“文明”、“学习”和“力量”;“梅花”是“新年之花”。新加坡有“花园之城”的美誉。新加坡人酷爱花草,“兰花”是他们偏爱的花种。们特别喜欢在装饰华丽、花草繁多的环境宴请、攀谈或休息。他们特别讲究卫生,喜欢沐浴,爱穿绸料衣服。他们偏爱鸟类,饲养鸣禽十分盛行,许多人将鸟作为上班前的一种最好的消遣活动。他们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艳丽夺目,对人有激励作用。他们还把红色看成是庄严、热烈、刺激、兴奋、勇敢和宽宏的象征。他们的时间观念较强,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认为准时赴约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他们的闲谈话题,一般都是旅游中的一些见闻,和一些在经济方面的成就。

新加坡人在社交场事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行握手礼。在与东方人相见时,也有施鞠躬礼的习惯(即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佛教徒在与客人相见时,惯以双手合十为礼。客人同时也应以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尊重。

在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有时在进入当地人家里前也要脱鞋。

街道和其他场所都保持得非常整洁,因为乱扔东西会受到严厉处罚。所以要注意不随地扔烟蒂。

由于长期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是十分西方化的。然而,仍有许多族群遵循不同的习俗,问候的方式也随之不同。

握手是最常见的见面礼节――对东方人同时还微微弯腰致意。

人们指望西方客人遵守时刻。事先约会是明智可取的。

新加坡的招待方式通常是请吃中饭或晚饭。

与马来人或印度人共同进餐时不要用你的左手取食。

如应邀去新加坡人家里赴宴,送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将是受欢迎的。

交谈

要回避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话题。切不要就所提供的食品说什么幽默的玩笑话。

适于谈论的话题有旅游经历、所到国家的见闻以及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状况。

伊斯兰教为新加坡的国教。华人中有部分信奉佛教,另外还有少数人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新加坡人对男子留长发极为反感,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他们忌讳有人口吐脏言,哪怕是舞台上演出中出现的正面批驳的脏言,认为无论怎样出现的脏言,都会对下一代产生坏影响。他们不喜欢“7”,认为“7”是个消极的数字。他们对“恭喜发财”之类的话反感。认为这有教唆他人发不义之财的意思,是挑逗、煽动他人损人利己的有害言语。他们忌讳乌龟,认为这是种不祥的动物,给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新加坡的印度人、马来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使用左手是一种不礼貌的举止。在新加坡,大年初一扫帚必须都收藏起来,绝不许扫地。他们认为这天扫地会把好运气都扫走的。

新加坡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

新加坡由于多是华人,故饮食习惯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人差不多,尤其爱吃海味品。不信佛教的人一般都爱吃咖喱牛肉。

①注重 讲究吉利用餐,注重菜品的营养成分。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也爱吃银丝卷、花卷、包子、黄糕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牛、羊肉、鸡、鱼、虾等;喜欢菜花、豌豆、西红柿、白菜、青菜等各种新鲜蔬菜;调料喜用香菜、胡椒、咖喱等。

⑤制法 前煎、炒、烹、炸、熘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熘鱼片、锅 豆腐、拌肚丝、炸鸡胗、炸板虾、香酥鸡、番茄白菜卷、鸡丝豌豆、手抓羊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鹿茸酒、人参酒、东北葡萄酒、啤酒、汽水、桔子水,以及茶和咖啡等饮料。

⑨果品 特别喜欢吃水果中的桃、荔枝、香蕉、洋桃、菠萝、梨等;干果喜食核桃仁、松子、榛子、栗子、杏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简称“乌兹别克”。

“乌兹别克”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其远古祖先可追溯到粟待人、花剌子模人、费尔干人以及萨玛·马萨盖特人等。公元前后,一些突厥部落开始进入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地区;6世纪后半期,随着中亚并入突厥汗国,更使大批突厥部落迁入。后来,这些游牧部落与定居的伊朗部落互相结合;15世纪饮察汗国瓦解,部分居民迁到楚河流域,其余的则被泛称为乌兹别克人,逐渐形成民族。16世纪建立布哈拉汗国等;19世纪下半叶,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0年6月20日共和国议会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

乌兹别克位于原苏联中亚地区的中部。北、东靠哈萨克,南与阿富汗接壤,西临土库曼,东接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

乌兹别克全国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2070万(1991年1月),主要为乌兹别克人,有少部分俄罗斯的和塔吉克人、哈萨克人,以及少数的卡拉卡尔帕尔人、鞑靼人等。

乌兹别克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塔什干。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为俄语,通用乌兹别克语。

中亚乌兹别克人, 大多均为穆斯林;宗教信仰奉真人, 对狼崇拜视为神;性格豁达又豪放, 能歌善舞不斯文;尊老爱幼心赤诚,仪表端庄很可亲;左手被人视无礼, 用其待客以不纯。

乌兹别克人性格豁达、热情豪放、待人忠厚、心地善良,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他们能歌善舞,其歌声婉转动听,舞姿舒展、多变、优美、轻快。每年春播或夏收时节,总要进行传统的叼羊竞赛活动,人们称之为“布兹卡希节”,其情趣横生,充满民族特色。他们对狼极为崇拜,把狼看成自己民族的标志和神的化身,还常以羊羔祭祀,并认为自己是狼的善男信女。成年人有的还经常怀揣祖传的狼牙、狼爪和狼尾,也有的把其视为珍品相互馈赠。他们对绿色普遍厚爱。认为绿色象征着美好和幸福。

乌兹别克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多以握手为礼。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常以右手按胸并躬身为礼。

乌兹别克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使用左手是不礼貌的。他们对妇女撩裙而坐是看不惯的,认为露出大腿有引诱男子之嫌,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他们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他们禁食猪肉,忌食骡肉、驴肉、狗肉,也忌讳食用自死的动物肉和血液。

“抓饭”是乌兹别克别具有民族风味的饭菜。它是用大米加胡萝卜、洋葱和大蒜煮成的,吃起来入嘴即化,微辣喷香,若再配以牛羊肉,那将会更加适口。他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馕,也喜欢吃拉面、肉包子、洋芋炖肉等。他们对中国菜肴非常喜欢,用餐除在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饭取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要鲜嫩,注重菜品要肉多量大。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咸,爱甜、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为主,一日三离不开馕,也喜欢吃抓饭。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马肉、鸡、鸭、鱼及蛋类等;蔬菜喜食胡萝卜、白菜、豌豆、土豆、黄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胡椒、蜂蜜、番茄酱、糖、盐等。

⑤制法 对炒、烧、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干炒牛肉丝、锅烧鸡、软炸里脊、烤鸭、软炸牛脑、烩果羹、烹蹄筋、熘羊肝、咖喱牛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喝马奶酒,也爱喝啤酒,对马奶、酸奶、奶茶都很爱喝,奶茶一般是用砖茶或绿茶调制的。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文莱达鲁萨兰国

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

“文莱”原是加里曼丹岛上最古老民族之一的名称。在马来语中,“文莱”意为“植物”。也有说指“芒果”的,还有说指“沙罗门果”的。另一种释义认为“文莱”为梵文中的海洋形状之意。自古以来,“文莱”由酋长统治,15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后,建立了“苏丹国”。“苏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统治者”或“君主”。1984年1月1日“文莱”正式宣布独立,国名定为“文莱达鲁萨兰国”。“达鲁萨兰”一词为伊斯兰宗教语词,源于阿拉伯文,为“和平之地”、“安乐世界”之意。

文莱达鲁萨半国位于加里曼丹北部。全境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分割成不相连的两部分,北临我国南海。

文莱全国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22.2万(1985年)。主要为马来人,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多一半;华人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稍多些;达雅克人等占少部分。

文莱全国划分为穆阿拉、白拉奕、都东和淡布仑4个区。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货币为“元”。官方语言是马来语,也通用英语和华语。

斋月期间必斋戒, “破戒”就要受制裁;国民性格很豁达,为人忠恳讲实在;只要对方有善意, 来者准会受款待;吃喝任意不勉强, 随随便便不见外。

文莱的马来人很注重待人接物的礼节,待人态度谦逊,说话极为和气。家里来了人,不论认识与否,是朋友或是仇人,只要对方向自己请安问好,都要笑脸相迎并给予热情的款待。在他们看来,给对方好脸色是对客人的施舍,向对方问候就是个祈祷。客人来了不能问对方想吃点什么,有吃的尽管拿出来,对方不吃不要勉强,吃了不能问对方喜欢不喜欢。客人告辞时,还要向客人表示感谢,并邀下次再来。他们在待客必须使用左手时方能使用左手,但他们在这时,一定会很有礼貌地向你道一声“对不起”。

文莱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然后把右手向自己胸前轻轻一扶。文莱的年轻人见到老人后,要把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和鞠躬。

文莱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化程度很高,伊斯兰教规几乎成了文莱人的生活准则;还有少数人信奉佛教、基督教和拜物教。

文莱人按照《古兰经》的训诫,每天要礼拜5次。即破晓时的“晨礼”,中午的“晌礼”,下午的“晡礼”,日落时的“婚礼”,入夜后的“宵礼”。每星期五必须回到教堂参加聚礼和祈祷。他们受宗教的约束严格禁酒,禁食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肉和血液。他们对吸烟、浪费粮食、偷懒、破坏社会公德等不良现象也很反对。文莱的印尼人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一样,用餐或传递东西均用右手,使用左手属于失礼行为。文莱人斋月期间,成年穆斯林均须斋戒。“破戒”者要遭人唾弃,重者要由宗教法庭审判。

文莱人在饮食上,对西餐和中餐都能适应,但对比起来,他们更偏爱中餐。对辣味菜肴更感兴趣,尤为干炸类的菜品,更属他们的餐中佳肴。文莱的马来族人用食用栳叶的习惯,一般都常与甘蜜和食用石灰一嚼着吃,并用以招待宾朋好友。

①注重 讲究菜肴香、酥、脆,注重量小质高。

②口味 一般口味以不太咸为好,喜欢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

④副食 喜欢牛肉、羊肉、鸡肉、鸡内脏、蛋类等;蔬菜爱吃黄瓜、西红柿、菜花、茄子、土豆等;调料爱用咖喱、胡椒、辣椒、虾酱等。

⑤制法 对炸、烤、煎、爆、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及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冰糖菠萝、五丝玉兰卷、香酥鸡、锅烧鸭、干煸牛肉丝、干煎鱼、松子金鸡、咖喱牛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饮咖啡、可可和红茶。文莱虽属禁酒国家,但他们也有人饮果酒和葡萄酒。

⑨果品 爱吃椰子、菠萝、巴梨、洋桃、苹果、葡萄、荔枝和香蕉;干果一般都喜欢核桃、杏仁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土库曼

“土库曼”为“突厥人的地区”之意。

土库曼的先民可追溯到古代操伊朗语的达哈·马萨盖特人、萨尔马特·阿兰人和古代马尔基安纳、花拉子模等国的部分居民。5世纪前后,并入了里海沿岸草原地带的突厥人以及后来的乌古斯人等。l 6世纪建立加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19世纪后期被沙俄兼并,l 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1年l0月27日成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1991年10月27日宣布独立。

土库曼位于原苏联中亚地区西南部。北临哈萨克、东接乌兹别克,南连伊朗、阿富汗。西濒里海。

土库曼全国面积48.8l万平方公里。人口362.21万。主要为土库曼人,有部分俄罗斯人和乌兹别克人等。土库曼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阿什哈巴德。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俄语,通用土库曼语。

中亚国家土库曼, 穆斯林人很普遍;恪守宗教和信仰, 崇拜真主为心愿。羊头、羊脚待宾客, 民间属于上等宴;吃饭不愿用刀叉,大多爱以手抓饭;指人说话为不敬, 左手服务多讨厌。

土库曼是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迎宾待客他们总把礼貌语言“挂在嘴边”,态度温顺和蔼,举止文雅可亲,使人同他们一见面就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土库曼民族自古就有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他们的每个家庭中,儿女一般都非常尊敬长辈。长辈也对子孙们非常疼爱。他们的时间观念较强,并说话算话讲究信义。他们对绿色较为偏爱,认为绿色给人以吉祥之感;喜欢红色,并视红色为勇敢和胜利的象征。

土库曼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多以握手为礼。在熟人及好友相见时,也常右手按胸施鞠躬礼。在与客人相见时。也有施拥抱礼的,只是很少。

土库曼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他们对用手指点着人说话很忌讳.认为这有污辱人的意思。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故使用左手为失礼的行为。对在众人面前耳语的人很忌讳,认为有不轨行为的人才爱这样做的。对在众人面前挖鼻孔、抓痒痒等举止也很反感,认为这是失礼的行为。禁食猪肉、忌食狗肉、驴肉、骡肉及一切自死的动物肉和血液。

土库曼人最喜欢羊肉,尤为对羊头、羊蹄和羊脑髓更加偏爱,甚至奉为珍品。日常生活中他们常把羊头、羊蹄献给老人吃,把羊脑髓让给孩子吃;每逢来客,他们还把这些佳肴用来招待客人。他们对奶制品、肉制品一般都很欢迎。家常饭有肉汤泡碎饼、抓饭、烤羊肉等;里海沿岸的人爱吃鱼、通心粉等。他们一般在夏季都喜欢喝冰凉的骆驼奶,平时多喝奶茶。对中国菜看颇感兴趣,用餐大多惯于以手抓饭取食。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鲜嫩,注重菜品肉多量大。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咸,爱甜、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馕为主要食品,也喜欢吃抓饭。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鸭、蛋类等;蔬菜喜欢豌豆、菜花、土豆、胡萝卜、白菜、西红柿、葱头等;调料爱用丁香、番红花、胡椒、糖、盐等。

⑤制法 对煎、烤、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砂锅羊头、烤肉、手抓羊肉、拔丝苹果、红炖蹄筋、炸脊髓、酥鲫鱼、鸡脯冬瓜、什锦炒豌豆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喝啤酒和葡萄酒,最喜欢吃奶茶,对桔子汁、酸奶、矿泉水、果子露也很喜欢。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土耳其”。

“土耳其”国名来源于国内主要居民土耳其人。“土耳其”之名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广泛使用的。“土耳其”一词是由“突厥”音转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有“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虽说奥斯曼统治阶级认为把自己称为“土耳其人”是一种对自身的侮辱,因其有“乡下佬”乃至“傻瓜”的意思。但是到l897年,青年诗人穆罕默德·艾明却自豪地宣称:“我们是土耳其人,血管里流的是土耳其血液,起的是土耳其的名字……”。因此,在1923年l0月29日共和国成立时,正式采用“土耳其”为国名。

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地跨欧、亚两洲。东界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西北和希腊、保加利亚毗连,北滨黑海,西南隔地中海与塞浦路斯相望。

土耳其全国面积78.1万平方公里。土耳其人口5140万(1985年),其中土耳其人占绝大多数,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等占少部分。土耳其全国划分为八大行政区。首都安卡拉。货币为“土耳其里拉”。官方语言为土耳其语。

土耳其国在中东, 历史悠久很驰名;烹饪技术享盛誉, 三大王国在其中;郁金香花为国花, 它把幸福来象征;生活习惯忌花色,遇其厄运会盟生。

土耳其人喜欢邀请客人到自己家中做客,并一定会十分殷勤地招待你。咖啡、香烟、点心、水果要让客人一一品尝,最后还会邀你下次再来。在土耳其,人们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普遍都对大蒜怀有特殊的感情。因此,人们都愿意在自家门口挂上几辫蒜,用它来逢凶化吉。他们特别喜欢外国客人用土耳其语同他们讲话,哪怕你刚刚学会一句同他们对讲,他们也会因此而对你格外亲热的。土耳其是世界驰名的烹饪王国之一。他们的烹饪技艺在中东及北非许多国家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他们乐于别人品尝及赞赏他们的美味佳音。他们对无异议的国际问题、家庭、职业以及个人的业余爱好等话题喜欢谈论。他们特别喜爱花,尤以郁金香花更受他们的青睐。郁金香在土耳其人的心目中是幸福的象征、爱情的信物,并被尊为国花。他们对绿色、白色和绯红色偏爱。认为这几种颜色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印象。

土耳其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是首先互致问候,然后再施握手礼,同时祝愿客人的身体好。他们在同亲朋好友相见时,也有的施亲吻礼(即互相亲吻对方的双颊)。土耳其人为亲友宾朋送别时,一般多施鞠躬礼,施礼时,要以两手交叉放在胸前,鞠90度大躬,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和惜别之情。倘若两手如不交叉于胸前,则寓意下次不欢迎再访的意思。

进入清真寺之前,要像穆斯林那样脱鞋。在乡下,进入屋内时要脱鞋,但在城市里已不再保持这一习惯。

要事行会并准时赴约。

土耳其人的好客是真心诚意、慷慨大方的,有时慷慨得甚至令偿知所措。

土耳其商人可能邀请你上他家里去作客,但更可能带你去餐馆度过一个休闲的晚上。

如被邀请去他家里吃饭,可以带些鲜花、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如果你知道这家人喝酒的话,可以送酒。

衣着

土耳其人往往从衣着来判断人。这里的习惯是穿着比较保守。

交谈

恰当的话题是不会引起争议的国际事务、家庭、专业和业余爱好。

土耳其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的,使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是对人的极大不敬,并有污辱人的嫌疑。他们对已婚的男女之间或恋人之间在公共场合的相互亲昵的举止是极为反感和厌恶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他们布置房间最忌讳使用花色。认为花色预示着凶兆,对主人来说是很不吉利的。

土耳其信奉基督教的人忌讳“13”数。认为“13”是不吉祥的,是预兆厄运和灾难的数字。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要设法回避这个数字。土耳其在社交活动与客人闲谈中,不喜欢议论有关政治以及塞浦路斯与希腊的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禁食猪肉及一切外形丑陋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还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议论猪或有关猪的问题。

土耳其的烹饪技术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望的。曾有人这样说过,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最讲究吃,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法国,第三就是土耳其。他们特别爱吃羊肉,尤以羊脑髓为最珍贵,认为羊脑髓是上等的补品。他们对蔬菜中的茄子倍加偏爱。因此,烹制茄子的菜肴品种能多达几百种之多。在土耳其人们的心目中,“转烤羊肉”是极受欢迎的。乐于边转烤羊肉,边从外围削下些肉片,铺在大饼上吃,认为这样削下来吃肉嫩、酥香味美。他们很喜欢吃大米,不过他们用大米主要不是做主食,而是和羊肉汤一起当菜吃(即为羊肉大米汤)。他们还喜欢用面粉、牛奶、糖和榛子做的各种甜味食品。按他们的用餐习惯,这是正餐的最后一道。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鲜、脆、嫩,注重烹调技法和质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欢太咸,爱带甜味道。

③主食 以面为主食,喜欢吃大饼,也爱吃点心或米饭。

④副食 爱吃羊肉、牛肉、鸡、鱼、蛋类;蔬菜喜欢茄子、胡萝卜、青椒、洋葱、黄瓜、土豆、白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橄榄油、玉米油、蒜、糖、胡椒等。

⑤制法 对炸、煎、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大拼、烤全羊、栗子烧白菜、烤肉、砂锅羊头、口蘑扒茄了、北京烤鸭、薄荷鲜桃、手抓羊肉、番茄牛肉排、烧麦白、香酥鸡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凉开水、矿泉水、牛奶、咖啡、桔子汁,也有人喝葡萄酒和啤酒;日常习惯喝红茶。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日本国

日本国国名意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二字作为国名,最早是在8世纪日一自撰的《日本书记》中出现的。以前,我国古籍都称之为“倭”。公元8世纪前后,日本经过大化革新,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确立了天皇制,将国名正式称之为“日本国”。关于其国名的由来还有多种传说:有的说起源于河流;也有的说是源于火山;还有人认为与日本和歌的枕词有关。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侧的一个群岛国。西面同我国最近处相隔400多海里,南端同我国台湾省相隔100多海里,西北部同朝鲜半岛相隔120海里。

日本全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主要是大和族人,阿伊努人、朝鲜人及华人占极少数。

日本全国共分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包括冲绳县),县以下为市、町、村。首都东京。货币为“日元”。日语为日本国国语。

待人处事彬彬有礼, 微笑相迎精神欢喜;见面问好鞠躬行礼, 谦让礼貌讲求规矩;语言文明说话客气, 交谈乐于轻声细语;白色、黄色受人爱昵,绿色、紫色民间为忌

乌龟、鹤类长寿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厌弃。

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爱用自谦语言,并善于贬己怡人。“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他们很重视衣着仪表的美观,在公开场合,一般都要着礼服,以西装套服较为常见。他们最喜爱的服装是和服。他们有崇拜、敬仰“7”的风俗,据说这与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给人间带来了光明、温暖和生命有关。日本人有喝茶的习惯,一般都喜欢喝温茶。斟茶时,他们的礼貌习惯是以斟至八成满为最恭敬客人。他们饮酒时,喜欢主客间相互斟酒,不习惯自斟自饮,即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认为这样相互斟酒能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日本人不习惯以烟待客。他们自己吸烟时,一般不向客人敬让。因为吸烟有害健康,不能用来招待至亲好友。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很强,上、下级之间,长、晚辈之间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妇女一般对男子极为尊重。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好送礼,而且注意实惠,讲究礼品的颜色。他们经常把一些小礼物送人;一般在遇吉事送礼中喜用黄白色或红白色,在遇不幸事时,送礼惯用黑、白色或灰色。他们对白色感情较深,视其为纯洁的色彩;日本人还喜爱黄色,认为黄色是阳光的颜色,给人以生存的喜悦和安全感。他们喜欢乌龟和鹤类等动物。认为这些动物给人以吉祥和长寿的印象。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他们喜爱樱花纯洁、清雅和高尚的风姿;喜爱樱花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春光;喜爱樱花那种毫不迟疑地开落的豪爽性格。他们视樱花为日本民族的骄傲,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日本人民的象征。

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鞠躬几次。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也施握手礼。日本的乡村礼节礼仪方式也较多,女子在送亲友告别时,一般多施跪礼(即屈膝下跪);男子的告别礼是摇屐礼(即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日本虾夷族(阿伊努)人相会的礼节是先双手合十,然后缓缓举向额前,掌心向外,男拍胡须,女拍上唇,再相互握手。

进入日本人的住家前应脱鞋,但若是西方式的住房就可以不必脱鞋。

通常的见面礼节是深深地弯腰鞠躬而不握手。要准备交换商业名片。

切不要以名字称呼日本人。只有家里人和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以名字相称。

在称呼对方“某某先生”时,就在他的姓氏后面加上“San”字。

无论是商务或社交方面的约会,都应准时到达。

日本商人经常邀请他们的商业伙伴赴宴,宴席几乎总是设在日本饭店或夜总会里,十分丰盛,往往要延续好几个小时。

在私人家里招待客人是难得的事。如果你真去日本人家里作客的话,那么一踏进门就先脱下帽子手套,然后脱下鞋子。按习惯,要给女主人带上一盒糕点或糖果,而不是鲜花。

如果日本人送你礼物,要对他表示感谢,但要等他再三坚持相赠后再接受。收受礼物时要用双手接取。

日本人喜欢别人送给他们礼物。礼物要用色彩柔和的纸包装好,不用环状装饰结。他们特别喜欢白兰地酒和冻牛排。成双作对的礼物被认为是好运的兆头,所以衬衫袖口的链扣子和配套成对的钢笔和铅笔这类礼物特别受欢迎。任何东西不要送四件的,因为日文中的“四”字发音与“死”字相同。

交谈

忌讳的话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即崇拜皇祖神天照大神)和大乘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教视。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日本人忌讳“4”,主要是“4”和“死”的发音相似,很不吉利;他们对送礼特别忌讳“9”,会误认你把主人看作强盗。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对送花有很多忌讳:忌讳赠送或摆设荷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及淡黄色和白颜色的花。因为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不吉利;仙客来花在日文中读音为“希苦拉面”,而“希”同日文中的“死”发音类同;淡黄色与白颜色花,这是日本人传统观念就不喜欢的花。他们对菊花或装饰花图案的东西有戒心,因为它是皇室家庭的标志,一般不敢也不能接受这种礼物或礼遇。

日本人对装饰有狐狸和獾图案的东西很反感,认为狐狸“贪婪”和“狡猾”,獾“狡诈”。他们还很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见到这样的猫,会感到丧气。他们忌讳触及别人的身体,认为这是失礼的举动。他们忌讳把盛过东西的容器再给他们重复使用;忌讳把洗脸水中再对热水;忌讳晚上剪指甲;忌讳洗过的东西晚上晾晒;忌讳睡觉或躺卧时头朝北(据说停尸才头朝北)。日本人对朋友买的东西,一般不愿问价钱多少,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同样你若评价对方买的东西便宜,也是失礼的。因为日本人不愿让对方认为自己经济力量低下,只会买便宜货等。日本人使用筷子有很多忌讳:

忌把筷子直插饭中,认为这有供奉死者的含义;忌用舌头舔筷子,认为这样极不雅观;忌用筷子穿、插着食物吃,认为这不该是饭桌上应有的举动;忌用筷子从菜中扒弄着吃,认为这是一种不良习气,人们视为缺乏礼教;忌用筷子动了一个菜不吃,又动另一个菜,认为这种挑剔的举止会让人耻笑;忌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认为这会令人联想起不幸的事情;忌以筷子代牙签剔牙,认为这样即不卫生,又会使人作呕;忌扭转筷子,用嘴舔取粘在筷子上的饭粒,认为这是一种坏毛病,没出息;忌拿筷子在餐桌上游寻食物,认为这种缺乏教养的表现;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拨食物,认为这样会使人联想起佛教火化仪式中传递死者骨殖的场面。

日本人在饮食中礼仪忌讳也颇多;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第二碗象征性也应再添点,因为只吃一碗,他们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

日本的饮有日本固有的“日本料理”;从中国传去的“中华料理”;从欧洲传去的“西洋料理”等。

日本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独特的饮食习惯,“日本料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鱼、虾、贝类等海鲜品为烹饪主料,或热吃,或冷吃,或生吃,或熟吃。他们的主食是大米,其他的主要粮食有小麦、大麦、小米、玉米、荞麦、糯米、大豆、小豆、甘薯等。这些主要粮食有的做成蒸饭、煮饭;稀粥、杂烩粥、炒饭、豆沙饭团、粽子等;有的则做成米粉团、年糕、面包、烤饼、面条、馒头等作为面食用。他们逢年过生日总喜欢吃红豆饭,以示吉祥。他们很喜欢酱和酱汤,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铁质,且容易消化,适于老弱病残者食用,同时也是日本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菜谱之一。

①注重 讲究菜肴质精量小,注重菜品的营养价值。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酸和微辣味。

③主食 习惯以米饭为主食。对炒饭、赤豆饭、什锦炒饭、八宝饭、小笼包、水饺、汤面、炒面等都很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鱼类,尤为爱吃生鱼片;他们喜食牛肉、野禽、蛋类、虾、蟹、海带、瘦猪肉;也爱吃紫菜、青菜、茄子、白菜、黄瓜、萝卜、竹笋、芹菜、西红柿、菠菜、豆芽、青椒、菜花、洋白菜、鲜蘑、木耳和豆腐等;调料喜用紫菜、生姜、白糖、芝麻、酱油等。

⑤制法 对凉拌、煎、炒、蒸、炸、串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沪菜、粤菜和不太辣的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凉拌海蜇、口蘑锅巴汤、生煸草头、糟溜鱼片、冬瓜盅、蟹肉鲜菇、鲜笋肉丝、芙蓉鸡脯、炒山鸡片、蚝油牛肉、青豆虾仁、干烧鲳鱼、软炸鸡、北京烤鸭、咕噜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极感兴趣;一般人都爱饮绿茶、红茶和香片花茶。

⑨果品 偏爱哈密瓜、白兰瓜、西瓜、柑桔、苹果、梨、葡萄、香蕉、菠萝、桃、杏、草莓等;干果爱吃核桃仁、杏仁、腰果等。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尼泊尔王国

尼泊尔王国简称“尼泊尔”。

尼泊尔国外由来的传说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有说是为纪念古代一圣人而得名的。古代曾有一个名叫“尼”的大圣人,扑灭了一场大火,防止了当地森林的毁灭。为纪念“尼”对国家的“救护”,故名为“尼泊尔”。“救护”即为“泊尔”之意。也有的说,在尼泊尔语里,“尼”的意思是“中间的”,“泊”的意思是“国家”,“尼泊”的意思就是“中间的国家”。因其地处印度和中国两国的中间,所以就被称为“尼泊尔”。还有的说,在藏语里,“尼”为“家”,“泊尔”为“羊毛”的意思。因其盛产羊毛织品,所以被和为“羊毛之家”,即“尼泊尔”。18世纪中叶,以廓尔喀地区为发祥地的廓尔喀王朝强盛起来,并于1768年统一了整个尼泊尔,因此廓尔喀就成了当时的尼泊尔的国名。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面和我国西藏毗邻,东界锡金、东南、南、西皆与印度接壤。

尼泊尔全国面积14.7181万平方公里。人口1750万(1987年)。主要为尼泊尔人及比哈尔人,其次还有印度斯坦人和尼瓦尔人等。

尼泊尔全国分14个大区,大区以下设发展县、乡(镇)。首都加德满都。货币为“尼泊尔卢比”。国语是尼泊尔语,它通用英语。

大多信奉印度教,伸舌迎客表敬意;热情礼貌心诚实,为人谦逊好客气;崇拜黄牛为“圣明”,保护国兽入法律;“同意”头语用“摇头”,“点头”表示“不同意”。

尼泊尔人迎宾方式既独特又隆重。贵宾到来时,从机场到宾馆,一路搭起道道拱门,拱门两侧各置一个金光灿灿的黄铜罐,上面插满鲜花。宾馆内,到处点着古香古色的酥油灯。他们还有以童女迎宾的特有习俗。视童女为圣洁的象征,无论是国王出记还是迎送外宾,在机场上,总要安排5位童女敬献鲜花,以示吉祥。他们在贵宾临门时,一般都要举行点酥油灯的仪式。主持欢迎仪式者,在客人抵达之后,要亲自点燃油灯,以此象征着“温暖”、“光明”和“友情”。他们在秋、冬季节迎宾时,往往要燃起篝火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主人还要演唱民间歌舞,以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敬意。他们宴请宾客时,按传统礼节要在宴席上点燃许多红烛。认为这样可以使宾主之间更加亲切,是一种增加友谊的真诚表示。尼泊尔廓尔喀族人不论男子都喜欢戴鲜花。通常男子把鲜花戴在帽子或身上,而女人戴在头上。每逢节日,人们也以鲜花为赠品送给客人,以表示相互间的祝福。

尼泊尔人向客人、朋友或长辈递送东西时,都要用双手奉上,如双手递送不便时,则要用左手指尖抵住右臂。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惯于用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他们在与客人的交往中,有赠送礼物的习惯。他们在与朋友见面之时,总愿意送一顶尼泊尔小帽给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与朋友告别之时,总习惯把一种手工精制的鞋送给上路的朋友,以表示祝愿朋友前程似锦。他们对黄牛极为崇拜,并尊黄牛为“国兽”。他们还视黄牛为“神牛”;视黄牛的两角为“两座圣山”;视黄牛的眼睛为“日月神”;视黄牛的奶为“圣海”;视黄牛的尿为“圣河”;视黄牛的屎为“吉祥之物”。他们在生活中离不开黄牛屎,平时要经常用黄牛屎来擦洗锅、盆及各种餐具等,以此来祈求和保障家庭的人口平安。他们对狗有着一种很深的感情。认为狗是最忠实、最可靠的吉祥动物。并视狗为勇敢、神圣的象征。他们对乌鸦颇为喜欢和爱戴。他们认为乌鸦具有为人类奉献的高贵品质。因此,人们都视乌雅为吉祥之鸟,并对乌鸦倍加爱护。他们格外喜爱杜鹃花。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拉丽格拉斯”,并把杜鹃花视为美好的幸福之花,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尊杜鹃花为国花,并将其形象地绘制在自己的国徽上。

尼泊尔最常见的礼节是合十礼。施此礼时,双手齐胸合掌,同时口中道着“纳摩斯德”向你问好。“摸头礼”是国王对下属、臣民的礼节。一个尼泊尔人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抚摸,那将是终生的荣幸。他们晚辈见长辈要施“吻足礼”(即跪下来吻长辈的脚,长辈在晚辈的头上拍一下以示还礼)。低种姓的人在拜见比自己种姓高贵的人时,或拜见上司、长辈时,则要施“掬手礼即是施礼人在俯首躬身的同时,双手呈掬水状,并使双手尖触到自己的额头)。随着社会的发展,握手礼在尼泊尔也开始命名用,在挚友相见时,常以握手来表示问候。在山区,人们初次见面时,都要伸出舌头向对方致礼。那里的人们,把这种礼节看成是以赤诚的心在欢迎你。尼泊尔妇女,除非同非常熟悉的人,一般是不握手的。

尼泊尔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和佛教。

尼泊尔人在敬黄年为神的习俗。不管是谁,是有意或无意的伤害“神牛”者,教要受到罚款或法律制裁。他们忌用毛皮做任何物品。他们认为动物的皮是不洁净的。他们忌讳水牛、公羊、公鸡。人们都把这些动物视作邪恶的象征。他们忌讳有人触摸他们孩子的头。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

尼泊尔人在饮食上,一般不爱吃海参等类怪形食品;不爱吃姜。

尼泊尔人每日一般习惯两餐,早晨通常是奶茶和饼干。晚餐为正餐,一般较为重视。惯以米饭或面食配上些菜肴。他们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是极为乐于品尝的。他们用餐习惯使用刀叉或筷子,而习惯用手抓饭。

①注重 用餐讲究实惠,注重菜肴的香、脆。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辣、甜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时而也吃点面食。

④副食 爱吃羊肉、鸡、鸭、鱼等;蔬菜爱吃西红柿、洋葱、辣椒、土豆、鲜笋、菜花、山芋等;调料爱用辣椒粉、胡椒粉、盐、醋、糖等。

⑤制法 对炸、烤、煎、熘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粤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什锦拼盘、香酥鸡、锅烧鸡、羊肉泡馍、北京烤鸭、青椒肉片、番茄肉片、辣子鸡丁、干炸大虾、酸辣丸子、糖醋鲤鱼、手抓羊肉等风味菜肴。


亚洲国家的礼仪与禁忌——缅甸联邦

缅甸联邦简称“缅甸”。

“缅甸”一名,来源于占大多数人口的缅甸族的族名。缅甸人认为他们的名称来源于“缅”加上表示尊敬的“后缀玛”组成。这里有“敏捷”、“强壮”的意思,而其语源可能与婆罗门或梵文有关。另外,缅甸人还通称自己的国家为“巴玛”。1974年1月,通过宪法规定缅甸是劳动人民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国名为“缅甸联邦”。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啊与我国云南为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缅甸全国面积67.6581万平方公里。人口3785万(1987年)。其中缅族人约占65%,其次为克伦族、掸族等少数民族。

缅甸全国划分为7个省、7个郡和314个镇区。首都仰光。货币为“缅元”。国语是缅语,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佛教之国缅甸人,崇拜乌鸦奉为神;榕树极为受宠爱,喻为佛塔民族魂;宗教习俗“右为上”,“左贱”、“女卑”根很深;“过午不食”为教规,恪守教义方为纯;国民待人讲友善,礼貌盛情心忠恳。

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车,人们见到和尚要起立让座;宴会、集会等场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国王,谒见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师有事见缅王时,缅王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

缅甸的“泼水节”是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于每年公历4月13日前后,一般要庆祝4天。在“泼水节”期间,佛教徒清晨要先赶赴附近的寺院,参加浴佛仪式,念育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户户在门前缸桶里盛装贮满清水,泼洒来客和过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们都以被泼得多而兴奋。因为他们把新年之水视作幸福与吉祥的象征,认为可以驱暑祛热、消灾纳福、洗刷愁苦、带来好运。缅甸佛家人可以食肉,这是与有的佛教国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杀生的。

缅甸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男右女左”的习俗。据说这表示“右为大,左为小”、“右为贵,左为贱”的意思。信奉佛教的缅甸人,自古以来就十分崇拜榕树。在他们心目中,榕树是非常神圣的,榕树就是佛塔,他们在崇拜乌鸦之俗。并视其为“神鸟”,对其倍中爱护。在街头,乌鸦昂首阔步,车辆、行人从不触犯她,都自觉地为之让路。他们一般便后都不愿意使用手纸,他们的习惯是用水罐装水,用左手来冲洗。

缅甸中部勃叨族妇女的审美观很奇特。她们都以预长为美的标志。为了让脖子变长,他们从小便在颈部套上一圈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铜环高达30厘米以上便被视为美貌。在她们的手臂和脚、腿上也都爱戴这种饰物。缅甸的缅族人以文身为美。男子文身较为普遍,一般从十几岁就在背、腹、腿外纹以花草鸟兽;有些女子也喜欢在身上刺花作装饰。缅甸人偏爱东亚兰花,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并喻其为国花。他们喜爱孔雀。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他们在生活上,习惯使用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常以其装饰自己或美化环境。

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施合十礼时,要双脚站定,两手合掌后举至胸前倾斜)。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浅鞠身俯首约20至30度)。

缅甸人大多数信奉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教规;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特别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肮脏,右手才是洁净的。因此,用左手递送物品是不礼貌的。缅甸和尚忌讳有人送给他现金。因为佛教的戒律包含着此项内容。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的龌龊的物品。所以,凡神圣的地方都不能穿鞋进入,否则就会玷污圣地,受到报应。他们忌讳星期日剪指甲,认为这天剪会失盗;忌星期一剪,认为在这天剪会经常忘事;忌星期三、四、五剪,认为在这些天剪不吉利,会招来祸端;所以缅甸人只能在星期二、星期六两天内剪指甲了。

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给别人衣服、沙笼等。缅甸掸族人忌讳客人上楼不脱鞋,或是未经主人允许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讳客人拒绝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则会认为你是野蛮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笋、蘑菇、生菜、甜饭团待客,认为食用这些会生病。缅甸克钦族的男人,一般不愿在楼下走动,尤其是楼上有女人时,因为他们认为男子是绝不能低过女子的。他们认为,头是不可以触摸的,即使头巾也不能随便玩弄。如果有人抚摸他的头或玩弄他人头巾,便认为是对他莫大的侮辱。

缅甸人不喜欢吃猪肉、动物内脏、还有些人不吃四条腿的动物肉。缅甸克钦族人不多食猪尾巴,认为食会呆痴;不多食乌鸦肉,认为多食会胆小;小孩子忌食鸡蛋,认为吃鸡蛋会手、脚长不大。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①注重 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 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 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2楼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今日访问量:
电话:0519-85683334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0  苏ICP备05003616号